在中國商業史中,有三個極為特殊的時間段,其中第二個時間段是1992年前后,這個階段涌現出了一批企業家,如董明珠。90年代是中國實體經濟、中國制造業發展最迅速的一個時代,而中國的暖通空調行業也在這一時間段正式登場,不止是民族品牌紛紛涌現,很多外資企業也通過合資的方式紛紛進入中國市場。事實上,從80年代的改革開放初期,到90年代的繁榮,在中國宏大且滾燙的歷史潮流中,中國的暖通空調行業的這批“90后”也跟隨著時代的步伐、歷史的脈絡不斷向前,如今都已步入而立之年。
三十而立,最早出自于《論語·為政》,意思是指人在三十歲前后有所成就,“立”指自立于社會,有所成就。對于一個人而言,30歲是從青澀走向成熟的年紀;對于一家企業而言,30歲同樣是承前啟后,不斷開拓向前的年紀。盤點中國暖通空調行業不難發現,從上世紀90年代初興起,到如今,很多企業在中國市場已經發展了30年左右。在這三十年里,雖然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難和未知,但是他們從沒有停止對前路的探索。在這批“90后”的共同努力之下,過去的三十年時間里,中國暖通空調行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蹣跚學步到屹立于世界之林。
三十而立,三十而已。與其他階段相比,三十歲也意味著承擔著更多的企業責任和社會責任。在這個時間節點上,“三十而立”的暖通空調制造企業們,曾經為行業發展做出了哪些努力?有哪些關鍵事件足以影響整個中國暖通空調行業?在下一個三十年,它們又將如何布局?給行業帶來哪些新答案?為此,i傳媒/《暖通空調與熱泵》特別策劃了本次課題,看看這批“90后”帶給了行業哪些值得銘記的印跡。
格力
美的
海爾
盾安
天加
海信
國祥
科龍
億利達
臺佳
長虹
奧克斯
GMCC&Welling
開利
江森自控約克
麥克維爾
頓漢布什
三菱重工海爾
荏原
丹佛斯
比澤爾
谷輪
威樂
三星
中央空調
依必安
派特
富士通
將軍
“十一連冠,2022 年格力中央空調市場規模穩居行業第一”,每一年的《中國中央空調行業草根調研報告》 都見證著格力毫無疑問的龍頭地位。可以看到,無論是在家用領域,還是中央空調領域,格力都以極致的匠 心態度和迎難而上的決心取得了霸主級地位。從“格力電器,創造良機”“好空調,格力造”“格力,掌握 核心科技”“格力讓天空更藍、大地更綠”,到“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力以空調為起點,通過在暖通領 域的持續深耕以及品牌理念五次躍遷,代表著民族制造企業向世界發出中國工業崛起的強音。
聚焦暖通空調,三十余年引領行業發展。從通過立項兩項壓縮機國際標準,在國際社會上完成從參與者 到主導者的角色轉變,到10MW 的大容量高溫離心式熱泵,填補了高溫熱泵市場空白,格力每次自主創新都 極大推動了行業發展。正是通過在空調領域的專注,將自主創新精神發揮到極致,截至2023 年6 月,格力電 器累計申請專利111301 件,現擁有39 項“國際領先”技術。從零,到一,到十萬,數字背后所折射的就是 格力持續深耕空調領域蝶變成為一個巨型的綜合性企業,成為中國民族企業走向世界的縮影。
古語有云,三十而立。從1991 年開始,從一到無窮大,格力用32 年走出了一條專業化民族品牌的冠軍之路。 顯然,這個無窮的數字將會繼續以中國速度膨脹下去,帶著中國制造的力量,展示中國風采。
追求多元發展,美的的身影出現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不同領域,而聚焦其在暖通行業的耕耘,最早可以從 1985 年進入空調行業說起,美的在暖通行業生根、發展,譜寫出一部數十年的長征史。放寬視角,作為民族 企業代表之一,美的的“長征之旅”也是民族品牌不斷突圍、不斷攀登的縮影。
暖通行業長征路難,從微小起家到躋身行業頭部梯隊,從1999 年成立廣東美的商用空調設備有限公司到 當下,美的在不斷摸索與突破中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而這一點在大型冷水機組研發層面體現的 尤為深刻,2004 年與重慶通用強強聯合,成功推出了國內首個變頻離心產品,突破了外資企業的“封鎖線”, 填補了國內空白。而后美的繼續尋求發展突破,以人才為基礎、以技術為武器,全球六大產品研發及制造基地、 五大創新研發中心先后落成建立。在一系列技術及人才布局之下,2020 年美的中央空調正式升級為美的樓宇 科技,亮相市場,專注轉型成為智慧樓宇綜合解決方案供應商。在2021 年實現了國產離心機年銷量突破1000 臺大關的成績突破、2022 年發布iBUILDING 美的樓宇數字化平臺、推出全新水機品牌——鯤禹等,讓行業 更深刻地認識到美的深厚的積累。
市場的車輪不止,環境的變化也促使美的長征路不斷向遠處、高處延伸,面對前方未知的挑戰,美的依 舊初心如昨。極目遠眺的同時,也持續關注當下“雙碳”、舒適、智慧的訴求,一步一個腳印,穩中求進, 向更高水平追求突破,不斷發展前進。
回顧海爾篳路藍縷的創業之路,首先要將時針撥回到1993 年,彼時的海爾憑借一己之力成功突破外資 壟斷,率先進入中央空調行業,創立中國首個空調民族品牌;而后在1998 年,中國空調行業首個國家科技 進步獎在海爾誕生。自此之后的數年間,海爾堅持技術創新、自我變革,創造了中國無數個“第一”:第一 臺變頻一拖多中央空調、第一臺磁懸浮中央空調、第一臺物聯網中央空調……可以說,海爾除了在見證歷史、 參與歷史,更在創造著歷史,從布局節能領域到智慧領域,再到智慧樓宇,海爾以一個開創者的姿態不斷帶 動行業發展。
發展期間,海爾在“無油”領域中專精覃思,實現了從磁懸浮到氣懸浮的時代跨越,實現了從部分知識 產權到整機自主研發的升維,也實現了從單品到系統再到場景化的躍遷。在海爾的帶領之下,入局國內磁懸 浮市場的“玩家”已然不在少數。即便已經穩居磁懸浮頭部陣營,但海爾并未故步自封,反而選擇了更難走 的一條路——2023 年,海爾以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全球首臺靜壓氣懸浮為支點,進一步補齊了“無油”產 品的版圖,奏響了在“無油”征程進階的新號角。
海爾之所以為創新轉型按下提速鍵,其中,既有銷售結構不斷優化、公司運營穩中求進的內因驅動,也 有聚焦用戶需求、為消費者創造更節能高效的科技目標引領。但更關鍵的動力,是“雙碳”趨勢下身為行業 頭部企業的責任與擔當。可以說,如今的海爾在書寫了自己以及中國暖通空調行業的磁懸浮時代外,更是以 強勢品牌輸出的方式,讓世界見證“中國智造”的華麗蛻變。
1992 年進入空調零配件行業,1998 年進入制冷設備行業,在30 余年的發展中,盾安經歷了技術、產品 的不斷突破和積累,不僅在制冷配件等精密制造領域擁有優勢地位,而且在高端裝備制造領域,盾安制造的“國 之重器”在國家重大工程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作為制冷空調領域健康舒適環境系統解決方案的專家,盾安 環境多年來深耕制冷領域,業務涵蓋零部件制造(家用與商用空調、熱泵、冷凍冷藏、新能源汽車熱管理等 領域的制冷閥件、換熱器和壓力容器)和裝備制造(商用空調及核電、凈化、通信、軌道交通等領域特種空 調以及冷鏈設備)領域。
值得一提的是,盾安環境在制冷配件業務領域具備絕對的技術、品質和制造優勢,作為全球制冷元器件 行業龍頭企業,盾安環境是全球多家知名空調廠商的戰略合作伙伴,主要產品產銷量均位居全球前列。將創 新作為企業發展的靈魂,以做實、做專、做精、做強為目標進行產業升級,致力于打造以客戶為中心、技品 領先、成本領先的企業核心競爭力,是盾安環境得以成為行業龍頭企業的后勤保障。
也正是這樣的堅持,讓盾安創造了一項又一項成績。據悉,盾安環境先后參與了《空調用銅制制冷劑截止閥》 《空調用直動式電子膨脹閥》《空調與制冷用電磁閥》和《屋頂式空氣調節機組》等84 項國家和行業標準起 草、修訂,其中13 項標準為第一起草單位;是中國首家為核電站配套生產核級冷水機組且擁有自主知識產權 的企業;實現國內首臺套非能動核電站反應堆用關鍵部件AP1000 堆頂風機的自主研發;是國內少數具備核 電暖通總包資質的企業之一。
天加的誕生與發展,“突圍”二字可以貫穿始末。1995 年,天加于海南誕生,在外資品牌大行其道的時 代背景下,天加開啟了民族品牌突圍之路。憑借技術研發和產品、業務版圖擴充,天加不僅連續十余年占據 末端市場首位,其在中國中央空調市場的規模也躋身全國前十。
天加之所以可以在大量實力型品牌的圍追堵截中突圍,得益于對技術的執著。從初創品牌到長期占據末 端市場頭名,“迷宮式框架結構”專利技術使天加得以從一眾以末端為起點的民族品牌中實現突圍。嘗到了 技術帶來的“甜頭”,更加堅定了天加對技術的執著。2011 年,南京天加總部基地竣工,并且啟動了質量精 進計劃,全面提升研發、生產實力;2014 年天加成立企業院士工作站,全球首個國際高等級ISO1 級超凈系 統也于同年竣工。如今天加在潔凈領域的優勢,與其在科研人才、硬件等方面不遺余力的投入有著緊密聯系。 天加也正是在此基礎上,實現市場規模突圍,躋身中國中央空調市場榜單前列。
隨著傳統中央空調產品技術逐漸成熟,天加想要保持高質量發展,必須嘗試新一輪突圍,在產品和業務 版圖上持續外拓。基于此,天加一方面通過合作和并購等方式,在暖通空調領域新增GHP 燃氣多聯機以及 磁懸浮等新產品;另一方面并購全球第二大地熱發電企業EXERGY 和意大利生物質發電公司SEBIGAS,建 設天加能源基地,向熱能領域全面進發。在倡導清潔能源利用和清潔減碳的時代大背景下,天加以其差異化 的產品、業務板塊以及節能的產品和系統,成為暖通空調行業的表率。
從1996 年引進變頻技術,迅速在家用分體空調市場中以差異且核心的技術立足;到2003 年投資建廠, 大張旗鼓地進軍中央空調市場;再到時至今日,以持續創新擎起國品擔當,迎來技術與市場的雙突破。漫長 的歲月中,海信穩扎穩打,拾級而上,肩抗民族品牌的責任和擔當,不僅收獲了規模和利潤的雙向增長,更 能站在世界舞臺的鎂光燈下奏響中國制造的強音,走出了一條切實可行且無法復制的發展路線。
作為民族品牌陣營中不可忽視的一支勁旅,海信的成長歷程背后,始終貫穿其中的是“敢為人先、主動變革” 的決心和勇氣,從家用分體空調轉身邁入多聯機市場時如是,再到如今挺進大水機市場,并以ECO-B 智慧 樓宇管理系統實現建筑全生命周期的綠色可持續發展時,亦如是。在日新月異的需求變化中,海信不斷做出 產品和技術的延伸,始終以用戶為中心,一步一個腳印地迸發出了全新的活力。
事實上,從家裝到工裝的全面覆蓋、線上線下渠道的飛速突破、從國內市場到登上國際舞臺,凡此種種, 均離不開海信在產品上的硬實力和營銷、服務等軟實力的加持。不僅如此,為了更好地保障軟硬實力的落地 執行,海信建立起了強大的分公司體系和完善的組織架構,以矩陣式的管理深筑競爭優勢,通過經營能力與 市場認知相互強化,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力量。正如卡塔爾世界杯中,海信最為出圈的標語——“中國制造 一 起努力”一樣,站在市場的新發展階段,可以清晰地看到,海信始終肩抗“新國品”中流砥柱這面大旗,不 斷地穿越每一輪周期,滿懷信心地走向下一個征程。
1966 年誕生于臺灣,1993 年遠涉重洋扎根上虞,半個多世紀的發展,國祥空調一直專注于深耕冷水機產品、 深挖工業市場,在做好自身固有產品的前提下不斷進行技術突破。這在旁人看來也許過于“保守”,但國祥 始終堅持自己的堅守。這份專注不僅提高了國祥的品牌力和核心競爭力,也讓他成為國內具有影響力的大型 中央空調和冷凍設備制造企業之一。
貫徹“專業化+ 差異化”的發展戰略,立足于中央空調的制造和服務領域,經過多年的努力,國祥已然 成長為中國中央空調行業中不可小覷的一股力量。在成長過程中,國祥創造了暖通空調發展史上的諸多第一: 2000 年,成為國內首家生產滿液式螺桿冷水機組的國產品牌;2005 年,成為國內首批通過單元式空調和冷水 機組節能認證的五家中央空調企業之一;2006 年,研制出國內首臺核電站核島區抗震水冷螺桿機組……對于 國祥而言,保持專注是促成成功的基礎。而不斷加大市場投入力度、組建強大的研發隊伍、建設國內先進的 中央空調綜合性能實驗室、研制出一系列高能效的產品、在新的發展階段擴建新廠房、擴大生產規模等諸多 硬件實力的加持,為這份專注澆筑了一道牢固的屏障。
傳承經典,持續創新;繼續專注于工業市場,兼顧商業市場,為信賴國祥的客戶提供更多高性價比的產 品和更高品質的服務;主動服務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發展戰略,促進下游領域節能提效和能源結構低 碳化轉型。站在三十而立這個節點上,步入全新發展階段的國祥空調也將如虎添翼。
“破”是打破、破除 ,“立”是建立、確立,科龍的成長史就是一個關于樹立與打破的故事。而這“破”與“立”的發展基調或許從1988 年,中國第一臺分體式家用空調器在科龍(華寶)誕生,就已經奠定了,而 如今科龍也已成為商用空調及熱泵市場的佼佼者。
開啟我國家用空調器生產的新紀元,對于任何一個企業來說都是引以為傲的“戰績”,科龍亦是如此, 但并不止步于此,這一點在科龍對于能效的追求上最能體現。率先將歐美“空調按效率賣”的先進理念引入 中國,這是科龍的又一標志性動作。在隨后的過程中,科龍不斷推出高效空調產品,不單刷新國內節能紀錄, 在國際賽場上,更是三次創造世界紀錄。完成在能效上的“破”與“立”后,聚焦用戶需求、行業趨勢,科 龍再次將目光轉移到舒適與智能的賽場上,而通過推出系列智能空調、首批獲得“人類工效學- 熱舒適”認 證證書等得以印證。當然,科龍關注的不僅僅是自己,促進行業的發展也同樣是其目標,因而憑借技術與影 響力成為了國內首份《地暖式空氣源熱泵機組團體標準》制定者。
不論是“破”還是“立”,一方面源于科龍的不滿足,一方面也是市場變化的推波助瀾,因而在不斷發 展的過程中,科龍也找到了自己的清晰定位——專業品質,只為舒適家。當然,“基因”的使然,科龍也不 局限于“家”的空間,商用市場大有天地,科龍也同樣緊鑼密鼓地布局中。而在接下來的發展中,科龍還會 展現怎樣的“破”與“立”,時間會給出答案。
提起風機,就不得不提億利達——國內規模最大的中央空調風機生產企業。自1994 年成立以來,億利達 通過智能型高效電機的研發,成為集風電機制造、新能源汽車零部件、新材料等多位一體的綠色科技型制造 企業。億利達開發生產的中央空調風機主要應用于暖通空調系統中,是系統中的關鍵部件。目前,其產品暢 銷廣東、北京、上海、江蘇、浙江等數十個省市,并出口美國、東南亞、中東等地區,為格力、約克、麥克 維爾等上百家國內外中央空調企業配套使用。
當然,之所以能讓“中國風”吹遍世界,離不開億利達對科技創新的執著。可以說,億利達風機的每個步驟、 每顆螺絲釘的背后,都是科技力量的支撐。億利達每年投入的研發費用占銷售額的3% 以上,投入近3000 萬 元的風機綜合性能試驗室通過CNAS 和AMCA 認可,為研發創新工作提供支撐。發明專利數十項、實用新 型專利近百項、多項PCT 專利等,這些創新成果讓億利達產品在市場上更具競爭力。
科技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源動力,沒有科技創新的企業就沒有活力。尤其是在國家大力提倡節能環保的政 策環境下,未來中央空調風機、建筑風機必將向著更加高效、節能、降噪的方向發展,市場前景廣闊。作為 國內空調風機行業的代表企業,如何讓科技創新成為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驅動力,億利達也早有謀劃并早已付 諸于實際行動,正因為對科技創新的執著,才讓其產品含金量不斷提高,進而走向世界。
1970 年,臺佳在中國臺灣成立。1989年,時值我國改革開放初期,臺佳開始在中國大陸建立起較為完善 的營銷體系。并在1993年成功研發出世界首臺半封閉雙螺桿式風冷熱泵機組,奠定了臺佳在冷水機行業的 地位,為其以后專攻一體式冷水機組埋下伏筆。隨著在中國大陸業務的日益增多,臺佳在昆山建成新的生產 基地投產運營,揭開了其發展的新篇章。
經過對冷水機組的深入研究,臺佳結合市場需求將產品進行模塊化和一體化,并在2007年,推出一體 式風冷螺桿冷水(熱泵)機組,成為臺佳發展的關鍵節點。在企業發展的歷程中,臺佳多次主編或參與編寫 各類國家和行業技術標準,并將一體式機組成功迭代升級為智慧能源站,推出了雙冷式、水冷式、風冷式、 水源式、混合式等多個系列的智慧能源站產品。憑借高效集成、節水節電、智慧運行、模塊化快速安裝的特 點,臺佳能源站已成為省錢、省事、省心的冷熱源系統解決方案,廣泛應用于數據中心、軌道交通、電子凈化、 生物醫療等工商業各個領域。
憑借對一體式機組的深入研究,臺佳近些年獲得穩步的成長,成為深耕細分領域的標桿品牌。2023年, 臺佳鎮江新基地一期工程建成投產,將臺佳智慧化運營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在此基礎上,臺佳將繼續專注 于冷熱源設備集成、智能、節能技術的研究,為用戶提供更可靠、更節能、更省心的冷熱源設備和解決方案。
長虹將暖通作為戰略產業延伸的重要部分,于1995 年斥10 億巨資進入空調領域,產品涉及窗機、掛機、柜機、單元機、風管機、多聯機、模塊機、螺桿機等系列產品。作為具有軍工基因的長虹中央空調,擁有多 年生產和研發經驗,一直在著力品牌在暖通市場的縱深發展。多年來,長虹中央空調依托產品的精工品質, 不僅在中央空調市場樹立了良好的口碑,更是在北方“煤改電”項目中獲得客戶的廣泛認可。
聚焦暖通空調市場,長虹中央空調主張“四精”,即:業精于專,業精于技,業精于質,業精于勤,依 托精工制造經驗,相繼組建了國家級CNAS 實驗室、環境實驗室、安全實驗室、靜音實驗室、舒適性評價室 等多種專業實驗組群,為產品的先進性、可靠性及環境適應性打下堅實科技基礎。其中,為解決變頻空調溫 度波動大、控制精準度不高的技術難題,長虹中央空調更是成立變頻控制研究所,在經過技術引進-消化的 基礎上,在2011 年,長虹自主研發“變頻空調的溫度控制精密調節方法”,實現了民族品牌的自主創新的同 時,也成為行業精確控溫的先行者。
隨著消費者對品質和舒適度越來越重視,長虹中央空調基于精工理念打造出高品質產品和卓越服務,在 滿足消費者需求、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譽度的同時,進一步擴大了在市場中的影響力。
在創立之初,面對著國內最大的空調企業規模是其1000 倍的局面,奧克斯創始人鄭堅江推出了“同等質 量高性能、同等性能價格優”的策略,讓普通民眾能買得起還能用得安心,以高性價比搶占市場。而“優質優價” 也成為了奧克斯空調和奧克斯中央空調此后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足的最重要策略。
但是,隨著消費升級和競爭加劇,單純的高性價比已經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品牌高端化成為必然趨勢。 為此,奧克斯深入挖掘用戶需求,不斷提升品牌內涵,結合健康、潮流、時尚的活力文化,不斷升級品牌附 加值,賦能品牌價值。同時,奧克斯更加注重產品品質和服務,不斷提高品質,打造出更符合用戶需求的產品。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央空調領域,首創“X 結構”模塊機可謂是奧克斯發展之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此舉全 面提升了奧克斯中央空調在模塊機領域中的技術與市場地位。
可以發現,奧克斯的品牌發展之路,從性價比之王到品牌高端化進階,離不開其對品質和服務的堅持和 提升,以及深入挖掘用戶需求,提升品牌內涵和附加值。通過不斷追求高質量、創新和服務,不斷鞏固和開 拓市場,奧克斯成為了國內暖通空調市場中重要的一員。找準定位、熱點事件營銷、家商融合發展、推出“互 聯網直賣”模式、“電商+ 線下網批”渠道策略……這就是在近三十年的發展歷程中,奧克斯給出的屬于自 己的一版答案。
自1995 年成立以來,GMCC 始終堅持創新驅動,不斷提升科技、制造和產品水平,在全球擁有六大研 發試驗中心和6 個工廠,為客戶提供優秀的產品和服務。而創建于1992 年的Welling,如今擁有5 個現代化 工廠,可以為國內外客戶提供系統的電機技術解決方案。不到三十年的時間,GMCC 空調壓縮機已從0 到超 過5 億,全球占有率超過30%,產品進入全球數十億用戶的家庭,為人們的低碳舒適生活提供核“芯”動力。 如今,GMCC 空調壓縮機年銷已超1 億臺,Welling 空調電機年銷量1.7 億臺,可以說全球每2 臺空調,就有 1 臺使用GMCC 壓縮機、Welling 電機。
過去三十年,與GMCC & Welling 市場規模快速上升同步的是技術和產品的快速迭代升級。一直以來, GMCC & Welling 致力于成為創新驅動的核心部件企業,掌握領先技術。近年來,GMCC & Welling 不斷提 升產能規模和升級產品技術,為空調產業的發展及技術升級不斷地努力。作為中國的壓縮機民族品牌代表, GMCC& Welling在前沿技術創新、環保冷媒應用、變頻技術推廣、綠色智能制造等方面獲得了全球客戶的信賴。
從第一臺,到2010 年的第1 億臺,到2013 年的第2 億臺,再到2019 年的第5 億臺,GMCC 勢如破竹的 增長速度令人震驚。其實,早在2006 年,GMCC 便已站在了全球壓縮機市場的巔峰,市場占有率全球第一。 所有的發展都離不開科技的創新和進步,從GMCC 的高速增長不難看出他強大的基因里蘊含的能量與潛力, 而這樣的能量也意味著,下一個5 億臺的到來對于GMCC 而言只是時間問題。
傳承著“現代空調之父”開利博士的創新基因的開利空調,自1987 年在中國成立第一家合資公司,并與上海一冷攜手,多年間持續地將這份在暖通空調及冷凍解決方案領域的成熟見解帶給中國市場,助力著中國 暖通空調行業的發展步入全新的發展篇章。
這份對于中國市場的篤定,讓開利在過去三十余年來,持續強化著對于中國市場的深耕布局,包括對積 微GCHV、東芝空調的收購,成立全新的開利GCS,版圖不斷擴大的開利,如今已經構建起的4 大生產基地、 2 大研發中心的基礎設施規模,在冷水機市場的占有率始終位于行業頭部的地位,也同樣在氟系統產品的賽 道上逐漸走出自身的領先身位。
時代的車輪總是滾滾向前,開利空調在中國市場的發展腳步始終初心不改,更是將領先高效的暖通空調 系統解決方案,呈現在建筑環境的各個層面,并參與進諸多中國現代化快速發展的重要進程中,比如2008 年 北京奧運會,開利空調贏得了近70% 的空調項目,包括在各地區包括寫字樓、酒店、機場等多領域的地標建 筑中,同樣也時常遇見開利空調的身影,做到了與時代和市場發展的同頻。
現在,當低碳節能的目標持續向前,構建建筑舒適環境的同時,綠色、節能、低碳的使命始終也是刻在 開利空調發展足跡中印記。作為中國綠色建筑委員會的創始成員之一,開利始終堅持構建更為智能、可持續 的建筑而不斷努力著。在“雙碳”的時代背景下,開利空調不僅強調自身的全生命周期產品解決方案,能夠 精準匹配市場舒適需求的同時,也能夠為建筑整體能耗的優化,構建綠色建筑目標而持續努力。而聚焦更為 長遠的未來之路,開利空調的諸多減碳行動,可以說是為中國實現雙碳目標的一份助力,也同樣是一份自身 作為頭部品牌的擔當。
149 年水系統中央空調歷史,從大型公共建筑到商業建筑再到家庭應用,江森自控約克品牌的發展,是行業發展的風向標,也是時代變遷的注腳。累計服務了150 多個國家的客戶,擁有400 萬全球客戶數,攜手 120000 名全球員工,建立2000 多個全球駐點,江森自控約克品牌的穩定成長,成就于對水系統空調產品的執 著追求和持續專注。帶著這樣的基因,1995 年和1996 年,約克相繼在廣州和無錫建立了生產基地,開始了耕 耘中國市場的征程。
進入中國市場之后,江森自控約克亦沒有改變其對“水”的持續關注。不間斷地深挖水系統,不斷地將 產品陣營進行完善擴張,打造水系統產品矩陣,江森自控約克持續專注于“水”,也使自身成為了當仁不讓 的行業專家。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型冷水機組領域,江森自控約克的離心機和水冷螺桿機連續多年均位列中 國中央空調市場榜首,并樹立了大量的標桿樣板。在中國,第一高樓上海中心大廈、上海浦東機場和虹橋機場, 以及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的舉辦地國家會展中心等等,都留下了江森自控約克大型冷水機組的足跡。
在水系統的家庭應用上,江森自控約克在業內首次提出水生態中央空調概念,以全球化的視野、領先的 技術與成熟的行業經驗,用“水系統”為中國用戶打造了舒適、健康、節能的建筑空間。
從1872 年成立,到1992 年進入中國市場,麥克維爾以切合的本土化進程以及強勁的創新實力,通過 在末端、離心機、螺桿機等權重市場頭部陣營的地位,展示出了其強勁的品牌實力。而這是一條將自我價 值和社會價值高度統一的“麥”進之路。
作為最早在中國成立工廠的美系品牌之一,麥克維爾可謂將本土化進程扎根在了中國市場深處。無論 是推出首臺磁懸浮變頻離心式冷水機組,開創中央空調新時代,還是將亞太地區冷水機組研發中心放在武漢, 麥克維爾以切實的行動,展示出對中國市場潛力的期待,深刻影響著中國暖通市場的發展歷程。與此同時, 麥克維爾亦深刻知道人才對于暖通行業的重要性,不僅開設眾多技能比賽,更是跟高校合作,為中國暖通 行業輸送了諸多人才,推動著中國市場的發展。
不僅如此,麥克維爾的技術創新同樣為暖通市場注入了動力引擎。針對工業市場對暖通產品高效節能、 舒適健康、精準控制溫濕度等需求,麥克維爾始終以新技術、新產品回應著市場的呼喚;針對零售市場所 爆發的個性化需求,麥克維爾以創新產品矩陣構建全場景解決方案。通過在市場的耕耘,持續占據著引領 者的地位。
正是深度扎根本土,麥克維爾的活力也在不斷涌現,在中國的技術創新已經開始反哺全球,并產生了 廣泛的影響。站在當下看麥克維爾的明天,或許可以用四個字概括,永遠年輕。這種由技術創新和深度本 土化之后所構建的開放環境所碰撞出來的活力將推動著麥克維爾不斷前進,“麥”出不一樣的風采。
于1894 年成立于美國軍工重鎮——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且最早是為軍工企業提供通風設備,這些標 簽讓頓漢布什的基因里就帶有軍工匠心精神。因此,自1995 年進入中國市場之后,不管是行業公認的“螺 桿之父”,還是憑借自己實力摘得“軌交之王”的稱號,抑或是多年來領跑中央空調市場,穩居歐美系品牌 TOP5,這些成績的獲得不僅僅是頓漢布什“唯進步,不止步”的積極探索,更是其129 年的扎根沉淀。
永遠不要懷疑一份匠人的初心和決心。“成為暖通及制冷空調領域高附加值解決方案的全球領先供應商”, 頓漢布什秉持著這份企業愿景,并將行動融入進自身經營中的每一脈血液中。從主機到末端,目前頓漢布什 的產品矩陣已經囊括10 大類產品,123 個系列,上萬種型號,溫度范圍可覆蓋-271℃ ~200℃。產品矩陣的 不斷完善讓其面對每一個細分領域的競爭,都能為自己開辟出一條坦途。
對于頓漢布什來說,“唯進步,不止步”,向上而生的基因存在于每一個時代。當頓漢布什頻頻交出水 冷螺桿機組TOP1,離心機組歐美系TOP4 的亮眼答卷時,立足于每一個時代背景下,頓漢布什所專注探索的, 不僅僅是產品的研發和創新,更是站在不斷更迭的時代潮頭,針對全新市場所需,并及時做出適應性的調整 和改善的責任與擔當。因此,“唯進步,不止步”早已不是簡單的slogan,更是其百年匠心的持續鞭策。
守正出奇一詞源自《孫子兵法》,是指正道而行,出奇制勝,站在2023年的節點回望成立于1993三菱 重工海爾,這四個字是其三十年發展最好的概括。一方面專注暖通,以市場需求和趨勢為導向對傳統空調領 域的深耕,另一方面是在技術、產品端持續創新、突破常規。在時間的打磨下,三菱重工海爾儼然已成為我 國暖通空調行業中的一支勁旅。
作為外商在中國投資建設的第一家中央空調生產基地,三菱重工海爾在中國中央空調的萌芽階段就已經 著手布局,這是基于對未來需求下的先手棋。隨著市場被更大程度地開發,產能成為了企業立足中國市場的 關鍵,因而在這一過程中,二期三期擴建、即墨廠區新建投產……三菱重工海爾產品系列不斷豐富,滿足差 異化市場需求,最終在2021年達成第100萬臺中央空調下線的階段性目標。當然,產能是基礎也即“守正”, 只能滿足“無到有”的基本訴求,技術、產品上的“出奇”才是讓三菱重工海爾在不斷變化的市場中占據高 地的關鍵。源自三菱重工其他核心領域的“熱源核”、“熱除菌”、“靜音芯”技術的引入與應用,2022年 底無風空調的推出,無不印證著三菱重工海爾的創新與突破。
就在2023年8月,日本三菱重工與中國海爾合作續約,三菱重工海爾空調機項目(三期)也建成投產, 一切都是新的開始。面向未來,三菱重工海爾將一如既往,扎根暖通的“正道”,以持續出奇、創新的能力 繼續與更多消費者、渠道握手。
由日本荏原制作所投資興建,成立于1996年,荏原冷熱系統(中國)有限公司成立之初,就秉承著母公司“益于地球·始于荏原”的企業理念深耕中國市場,截至目前已逾28年。在這28年里,荏原用匠心將自己打磨成了暖通空調行業的巨人。
自進入中國市場以來,荏原在行業的每一個發展階段,都足夠“亮眼”。雖然僅僅將自身精準定位于工業品牌,但面臨不同市場以及客戶的需求,荏原總是能給予消費者最滿意的解決方案。眾所周知,溴化鋰一直以來都是荏原的拳頭產品,在這一細分產品上,荏原積累的深厚技術底蘊與豐富經驗,使其不僅僅在技術實力上有突出表現,更是在行業中樹立了不可撼動的地位,長期占據著中國溴化鋰市場的“霸主”地位。與此同時,荏原在離心式制冷機市場的發展速度同樣讓人側目,自1929年生產出亞洲第一臺離心式制冷機,至今80多年的制冷機研發制造經驗,讓其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立足于中國離心機市場,并走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特色化發展之路,目前穩居行業第一陣營。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日本冷卻塔界的第一品牌,荏原立足于中國市場同樣在展現著獨屬于他的核心競爭力。自2003年荏原將冷卻塔生產線引入煙臺工廠后,憑借節水低噪的冷卻塔產品成為越來越多高端客戶的首選合作伙伴,使其在中國市場的占有率可謂是水漲船高。
“匠心”是擇一事終一生的專注,是干一行專一行的精益求精,更是千錘百煉成一器的卓越追求。從水泵事業起家,就被行業譽為“泵的巨人”,到亞洲第一臺離心式制冷機,再到溴化鋰市場的遙遙領先,以及冷卻塔產品占有率的逐步攀升,依托于深耕市場百年的深厚底蘊和引領全球的先進技術,讓荏原在中國市場發展的每一步都顯得堅定且淡然。同時,當越來越多用戶展現出對于荏原的高度認可以及強大需求時,荏原在中國暖通市場的地位早已不可替代。
如果追溯起丹佛斯與中國的結緣,20 世紀50 年代,應用丹佛斯壓縮機產品的“雪花牌”冰箱,就 已經為丹佛斯與中國的緣分播下了種子。1996 年,篤定了中國市場的發展前景,丹佛斯將在華生產基 地正式落地天津武清,也開始了聚焦中國的可持續發展策略。“將中國市場視為第二家鄉市場”,丹 佛斯對于中國市場的這份期待,正隨著近30 年來的歲月流轉而呈現出更多元化的精彩,也同樣聚焦未 來譜寫著全新的篇章。
對中國市場的“丹心”不渝,在丹佛斯對于中國市場持續強化建設表現上有所體現。可以發現, 丹佛斯在中國已經擁有了天津武清、浙江海鹽和遼寧鞍山三大基地,工廠和研發中心的興建與擴建, 都再一次佐證了中國市場已然成為了丹佛斯在全球范圍內最為重要的市場之一。“在中國,為中國”, 堅持這一發展理念的丹佛斯更是深入參與進推動中國暖通空調及制冷產業發展的方方面面,通過其針 對氣候環境的多樣化解決方案,為中國在“雙碳”背景下的可持續發展,呈現出了更多思考的成果。
步入全新的發展時代,丹佛斯的成長腳步不停,而丹佛斯針對暖通空調及制冷產業的產品及應用 解決方案,也已經通過其所堅持的“創新”基因,為中國市場步入新階段的蓬勃發展,注入了更為強 勁的動能。
1994 年,比澤爾在北京成立了第一家中國分公司之后,其著力于中國市場的腳步也就此開始。作為制冷 壓縮機行業的領軍企業,比澤爾憑借先進的技術和產品,在中國的業務可謂是迅猛發展。截至目前,在長達 三十年的時間里,比澤爾在高效節能建筑、冷凍零售和食品加工行業以及交通運輸業等,都占據了領導地位。
可能在大多數人的認知里,比澤爾只是一個專業的壓縮機制造商,但始終秉持并貫徹“為客戶提供的 不僅僅只是一臺壓縮機”理念的比澤爾,通過不斷地創新研發,持續用先進的制冷技術和產品,讓自身早 已蛻變成了為客戶提供完善的綠色技術的供應商。特別是當“雙碳”目標成為國家戰略后,一直以來都非 常關注節能環保綠色發展方向的比澤爾,同樣在不遺余力地為行業的綠色發展做著突出的貢獻。基于此, 當2021 年比澤爾旗下服務公司——綠之點制冷技術服務(上海)有限公司成立時,其也將綠色理念實現了 全方位的擴展。
不可否認的是,在行業日益快速更迭的今天,單純地追求產品類別的擴充已經不是廠家追求的唯一目標。 提高能效,讓客戶更加靈活的應用,才是比澤爾產品研發和創新的宗旨。從產品的創新研發,到綠之點服務 公司的成立,再到綠質力量俱樂部的成立,比澤爾在用綠色點亮屬于他自己、更屬于暖通空調行業的新未來。
自1996 年開始,谷輪對于中國市場的關注,就一如其近30 年來持續的投入與布局一樣強烈,一系列名為“谷 輪TM”的渦旋壓縮機產品在時代的變遷中不斷誕生,為處在發展萌芽期的中國暖通空調及制冷產業市場注入 了持續蓬勃的發展活力。現如今,谷輪將中國作為第二大市場的目標進程已然規模顯著,但這依然是谷輪發 展的又一個新起點,也期待能夠將自身以壓縮機產品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繼續緊貼中國暖通空調及制冷 產業的發展脈搏。
持續跳動的發展活力,離不開永不干涸的創新決心。坐落在蘇州的谷輪研發與整體方案中心,自2002 年 成立以來,就立足中國,致力于為亞洲乃至更多地區提供聚焦核心痛點的解決方案。而其一次又一次的投資 擴建,更是為谷輪提供覆蓋商住空調業務、制熱、制冷等多方面維度的產品解決方案提供了硬件保障,也最 終成就了在時代不斷變革過程中,市場多樣化需求出現后的積極響應與支持。
如今,當“雙碳”成為時代的命題,谷輪依然針對這一目標,從住宅到商業再到工業,不斷交出自身全 新的思路與方案,并通過持續降低碳排放的形式,助力可持續發展的腳步不斷加速,更是圍繞“新冷媒”“低 GWP”“大渦旋”“高能效”“超高溫”等關鍵詞,交出了屬于谷輪的一份創新思路,也鋪陳了一條全新的 發展之路。
歲月更迭見證成長印記,受益于中國市場的巨大需求,作為全球領先的優質水泵及水泵系統供應商,威 樂早在1995 年便進入中國市場,并通過深入了解和充分理解中國文化,因地制宜設計、開發產品和服務, 開啟了在中國的“敢創之旅”。而如今的中國市場也早已成為威樂集團最大的海外市場,也是推動集團增長 的關鍵。
創新引擎似乎永動。作為一家將“讓每一滴水更有價值”作為品牌理念的百年德企,挑戰固然來自創新 態度和視野,而當一個戰略布局和產品方案,要從實驗階段到規范化生產,最終成為流水線上量產化的產品, 則需要制造環節的嚴格把控。對于這一點,從穩扎穩打的德國品質,到不斷突破的技術創新,可以看到,無 論是常州工廠的全新落成,還是更多新品的持續呈現,威樂始終致力于將德國品質烙印在所出品的每一款產 品上,產品質量力求精益求精,而業務遍及全球90 多個國家和地區,擁有16 個研發及生產基地以及將在近 幾年完成建造4 座智慧工廠的全球計劃則成為威樂創新與品質的保障。
深耕中國,聚力篤行。自始至終,威樂集團的發展戰略都非常明確,“In China,For China”,從2020 年開始威樂集團就已經將中國市場定義為第二家鄉市場,并把威樂中國打造成“威樂集團第二總部”“新興 市場總部”。威樂將沉淀百年的歷史底蘊化為強大的前行動力,以創新和數字化引領水泵行業的升級,助力 中國暖通行業蓬勃發展,為節能減碳做出了巨大貢獻。
作為在華外資企業中社會貢獻活動最為活躍的外企之一,三星將自身的公司名稱叫為“中國三星”,而 不是“三星中國”,傳遞了中國市場之于他的重要性,更表明了自己是一家為中國服務的公司。聚焦于空調 業務板塊,更是如此。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不管是完整的本土化體系、獨立的研發團隊,還是本土化品牌建設, 無一例外皆體現著三星中央空調在本土化發展方面的不懈努力。
三星中央空調自成立之初便將“品質”作為探索實踐與產品研發的深層理念,在此基礎上制定發展戰略, 布局深耕研發與生產并行。在中國市場的發展中,三星中央空調自2002 年發布了一款數碼渦旋產品DVM Plus,之后10 年時間里相繼推出了mini-DVM、DVM Plus 二代及三代等產品系列,每一款多聯機新產品都 在力爭取得行業領先的最高能效認證,成為中國多聯機市場的能效領跑者。憑借數碼渦旋的技術優勢,三星 也成為了數碼渦旋多聯機市場的代表品牌,“DVM”成為了三星中央空調的代名詞。
不僅如此,三星中央空調更是敢于突破自我,刷新技術,運用技術優勢不斷豐富產品陣容,根據市場所需, 快速推出新產品滿足用戶日益增長的需求。例如,借助家電、手機數碼、半導體等產品綜合制造商的技術與 品質優勢,三星中央空調率先推出圓形設計的360 嵌入式產品、Samsung Wind-Free 沐風嵌入式產品、室外機 最大容量的多聯機Super DVM S 等創新性的產品。而技術創新的速度,也為三星中央空調穩步前行和后來居 上夯實了基礎。
所謂“隱形”,意思是指這些企業幾乎不為外界所關注;而“冠軍”則是說,這些企業幾乎完全主宰著 各自所在的市場領域,在某一個細分市場進行著專心致志的耕耘,他們占有著很高的市場份額,有著獨特的 競爭策略。風機和電機專家依必安派特就是這樣一家企業。無論是空調制冷,還是軌交通風;無論是冷鏈冷庫, 還是商超島柜;無論是數據中心,還是劇院博物館;無論是家用電器,還是工業設備,有“風”的地方就有 依必安派特。
依必安派特進入中國市場雖然只有27 年,但它在全球風機和電機的高端市場已享譽60 年,其深厚的工 業積淀以及創新基因是成功的主要因素。自1963 年創立以來,依必安派特憑借在電機技術、控制電子、數字 化和空氣動力學方面的核心競爭力,刷新了諸多領域的行業標準。事實上,進入中國市場以來,依必安派特 充分發揮著德國“隱形冠軍”企業的優勢,為用戶提供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不斷提升用戶的品牌附加值。 依必安派特在上海和西安均設有研發中心,配備了與德國同樣先進的實驗設備,能為客戶提供專業全面的檢 測及定制化服務;在上海和西安擁有2 大生產基地,為中國、亞太、非洲及中東地區的客戶提供更多符合當 地市場需求的產品及解決方案。
“締造至美生活”是依必安派特的宣言。基于“立足本土,服務本土”戰略,依必安派特中國圍繞 “本地化研發”、“本地化供應鏈”和“本地化生產”三個維度全面提升運營效率,從而實現了對本地客 戶需求的快速響應,并致力于為更多客戶的至美生活做出貢獻。此外,依必安派特中國現已通過ISO9001、 ISO14001 及IATF16949 等認證,中國團隊的1,800 多名員工用優質的產品和服務,為客戶的應用場景提供了 無限可能,讓他們能成功應對瞬息萬變的未來。
1994 年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富士通將軍無論是在家用空調還是中央空調產品上,其高端定位的堅持在近 30 年來始終沒有改變。特別是對“三同標準”,即全球產品“同線、同標、同質”質量管理的堅持,就足以 表達富士通將軍對中國市場的滿滿誠意。同樣的,透過產品“返銷海外”的表現,也驗證了富士通將軍對品 質的堅持,以及富士通將軍立足于中國市場的不改初心。
三十年來,富士通將軍始終將發展的著力點聚焦在市場和用戶需求本身。可以發現,不管是nocria X,還 是JII-H 系列7~12HP 側出風產品、以及3D 氣流天花機和TR+ 大容量室外機等每一款產品的亮相,在當時 的行業中都引起了不小的“震動”。而這背后,正是富士通將軍始終堅持的創新基因的護航。在市場環境不 斷迭代的背景下,富士通將軍也在融入自身對于需求的理解和創造舒適環境解決方案的巧思,并最終為終端 用戶進行呈現。
在“雙碳”時代背景下,富士通將軍依然腳步不停,積極從自身的生產出發,延伸到高效節能產品的研 發和制造的每一個環節,期待能夠在全新時代的發展進程中,貢獻一份自身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