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配機電行業一季度問卷調查報告
4月初,我們開展了一次面向全國范圍內宅配機電服務商的問卷調研,最終收回有效問卷共計553份。圍繞問卷數據,我們進行了匯總并制作成本文中的相關圖表。需要強調的一點是,由于在調研過程中,數據可能會因為受調研宅配機電服務商的主觀判斷等不可控因素影響,且數據涉及面較廣而存在區域差異,因此在本文中的相關數據和分析內容,僅為定性調查析,非數據報告。
2025年一季度,宅配機電行業呈現“量微增、利銳減”的復雜局面。553份問卷調查顯示,盡管26.9%的企業銷售額基本持平、32.7%實現增長,但卻有94.2%的經銷商利潤率同比往年持平或下滑,同時,82.7%的經銷商對二季度市場預期悲觀。不難發現,或許單看銷售額數據仍舊“溫和”,但卻難掩深層次的結構性矛盾。與之相對的是,當前82.7%的經銷商認為庫存壓力不大,甚至無庫存壓力。即便部分廠商仍按傳統節奏壓貨,但市場需求的疲軟同樣形成了“供給過?!钡默F狀,“不敢囤貨、力保現金流”成為經銷商們不約而同的選擇。
聚焦市場端,一季度各類促銷活動和會議頻繁刷榜,消費電子品牌的強勢“攪局”,經銷商選擇更為“節流”的生存模式,同時對于廠家的期望落到更為具體的價格補貼、提貨政策、信息引流等直接導向“錢”的路徑上。凡此種種,也成為行業“遇冷”最為直觀的表現。
信心不足,“冷”的根源
事實上,行業“遇冷”并非單一因素所致,而是房地產低迷、消費需求萎縮、消費電子品牌的沖擊與成本攀升的疊加效應,形成“需求收縮——價格內卷——利潤擠壓”的鏈式傳導和惡性循環,而這也直接導致了渠道商的整體信心不足。
地產市場持續筑底,消費信心低位徘徊。2025年一季度,房地產市場整體延續筑底調整的態勢,隨著地方政策面不斷優化,一線及部分強二線核心城市“四限”松綁,持續向購房者釋放利好信號,樓市的止跌回穩已經初現端倪。但是由于購房者的信心和預期仍在修復過程中,疊加房企庫存壓力的持續增長,房產市場仍面臨著較為嚴峻的挑戰?;诖?,作為地產市場服務產業的宅配機電行業仍然延續下行態勢。
流量新勢力入場,瓜分為數不多的“蛋糕”。一季度行業最大的熱點,顯然就是小米、追覓等品牌以巨大的流量和生態鏈優勢下場攪局,在傳統渠道“一客難求”的流量匱乏時代,其自帶的巨大流量對制造企業和傳統經銷商的沖擊,都是可以預見的。正如山東信弘家居有限公司總經理信思寧所言,“小米的可怕之處,在于競爭賽道跟我們完全不同,不僅在一定圈層的消費者心中有信任度背書,同時其渠道模式與傳統暖通行業亦有區別。”
國補效果未達預期,經營成本直線攀升。相較于2024年末政策的“限時限量”,2025年更大范圍、更高補貼金額的國補似乎并沒有對行業起到積極的提振作用。具體而言,一方面,2024年末的國補政策已然“透支”了部分消費需求;另一方面,對于零售商而言最為重要的現金流也在國補中經受了巨大的考驗,部分區域參與國補的經銷商需要先行墊資,短期沖量的狂歡之后,賬面資金愈發短缺,同時墊付周期也是不容忽視的壓力。
降本增效,各顯神通
面對可以預見的“漫長冬夜”,在此次問卷中,我們特意征詢了更多經銷商的“破局”之道。其中“提升運營效率”“保住現金流”成為最高票的回答。正如武漢品匯舒適家總經理鮑凡所言,“對于經銷商而言,如果2025年已經如此嚴峻了,不妨換個思路,把2025作為戰略調整年。今年的目標不是賺多少錢,而是如何降本增效,進行企業結構重組,以戰略性的退,奔赴未來的可持續發展。”
對外開源、對內節流。在需求萎縮的背景下,流量渠道的開拓和成本管控的優化,被更多經銷商提上了日程。比如,佛山沃爾森暖通工程有限公司進一步加大了線上渠道的獲客投入力度;克勒默環境工程(重慶)有限公司在積極開拓電商平臺和社區團購渠道;安徽天巒機電工程有限公司不僅開啟裝修公司和小區促銷活動,同時在線上直播、小紅書、抖音等領域也加大投入以應對Ai時代的搜索推薦模式。當然,聚焦于“節流”端,閉店裁員也成為了常態,其中28.8%的經銷商縮減了團隊規模。此外,對于庫存的態度轉變也成為更多經銷商節流的重要舉措,黑龍江省廣匯電器有限公司總經理吳昊明就采用了“現銷現囤”的模式,避免壓貨占用現金流。
業務結構向兩端延伸。當行業從高歌猛進的增量市場,迭代至持續內卷的存量競爭,高端市場的改善型需求就承接了更多經銷商的“期待”,在已經調整業務結構的65.4%的經銷商群體中,絕大多數的經銷商傾向于押注高端市場。同時,部分經銷商也通過增加合理利潤產品線,搭配流量品牌捆綁銷售;優化設計方案,精準推薦給不同圈層的用戶;同時,降低輔材成本,通過合理的資金運用,增加利潤。湖南約見未來暖通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鄒遠鵬表示:“我們目前的方式就是通過調整方案設計,為用戶提供優化后預算更低的方案,比如部分改善型用戶,不再一味地推薦兩聯供系統,而是采用更有性價比的組合方案?!?/p>
服務要求精準、精細。行知匯創始人邵策就不止一次的在公開場合強調道,“高端破卷的唯一出路,就是摳微雕,所有的工地美學都散發著金錢的味道。”為此,更長的質保時間,加大安裝、售后的服務力度,承諾使用效果、不達預期退款等等舉措被更多經銷商青睞。安徽天巒機電工程有限公司就為壁掛爐提供了五年質保,并招募了專業的BIM設計師;康迪森(北京)空調設備有限公司龔海軍表示要把公司做小,把業務做精,用更精準化的服務來滿足用戶需求,用個性化的方案給用戶提供定制化服務;鄭州優品筑工環境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中曉則強調,不僅要嚴選產品,更要承諾效果,如制冷制熱、新風量、噪音等,可以寫進合同。
對于大多數經銷商而言,2025年面臨的都是增量市場向存量市場切換的陣痛。短期看,價格戰與成本壓力仍將持續;長期看,唯有通過一步一步的扎實前進,方能穿越周期。2025年怎么干?邵策的答案是“服務極度標準化、產品極致個性化”;而鮑凡的則是“做難而正確的事,做同行沒做過的事,做當地落地服務領導者。”但無論如何,行業的未來,屬于那些在寒冬中堅守的“長期主義者”——他們既能在增量市場中高歌猛進,又能在存量市場精耕細作,最終實現從“價格競爭”到“價值競爭”的迭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