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不會做存量市場的經銷商注定出局?
行業調研數據顯示,在一二線重點城市,超過70%的家居消費需求來源于二手房改造、局部空間煥新以及產品迭代升級。這一趨勢下,消費需求分層日益明顯,傳統家居經銷商依賴的"坐店等客"經營模式正面臨嚴峻挑戰,亟需轉型升級以適應市場新常態:
消費決策理性化:消費者對價格敏感度提升,但愿意為設計、環保、智能等功能支付溢價;
消費需求服務化:從單一產品購買轉向“產品+設計+售后”一體化服務需求;
消費群體圈層化:Z世代追求個性化,中產家庭關注健康智能,老年群體重視適老化改造。
此外,技術進步帶來的消費鏈路重構,極大的沖擊了傳統渠道。直播電商、3D云設計工具、智能家居互聯等技術普及,推動消費決策線上化、體驗場景化。經銷商若無法實現線上線下融合,必將始終困于流量窘境。同時頭部品牌加速渠道下沉,區域經銷商面臨“品牌直營店擠壓”與“本地同行價格戰”雙重壓力。
經銷商面臨的競爭環境愈發復雜。如何在存量市場中挖掘新增長點,成為關乎生存的關鍵命題。
存量市場的五重困局
1、傳統電銷、地推方式成本上升,而進店客戶轉化率普遍不足20%。部分經銷商線上投流ROI(投資回報率)低于1:3,陷入“不投流沒客戶,投流難盈利”的惡性循環。
2、產品同質化嚴重,價格戰侵蝕利潤。多數經銷商代理品牌重合度高,缺乏獨家產品。為爭奪訂單被迫降價,導致毛利率從30%以上壓縮至10%-15%。
3、庫存與資金壓力劇增 ,存量市場客戶需求碎片化,“多品類、小批量、快交付”成為常態。經銷商若備貨不足可能丟單,備貨過多則面臨滯銷風險,庫存周轉率下降直接拖累現金流。
4、服務能力與需求不匹配,消費者對設計方案、施工銜接、售后響應等要求提升,但許多經銷商團隊仍以銷售為導向,缺乏設計、技術、服務復合型人才。
5、渠道沖突與資源割裂,品牌方直營電商、整裝公司截流、跨界競爭者(如家電企業切入全屋智能)等多方擠壓,經銷商原有渠道優勢被削弱。
存量市場的破局路徑
1. 客戶運營:存量挖潛,單客價值倍增建立客戶數據庫,識別高價值群體(如3年內有改造需求的家庭),通過企業微信、社群等私域渠道定期推送個性化內容(如舊房改造案例、會員專屬優惠)。
設計“推薦有禮”機制,如老客戶帶新客成交即贈智能家居配件,同時通過本地化IP(如“XX市家居改造王”)在抖音、小紅書輸出干貨內容,低成本獲取信任流量。
2. 渠道融合:全域布局,搶占場景流量在重點小區設立快閃體驗店,聯合物業開展“免費空間規劃”活動;與裝修公司、家電品牌共建“家居煥新聯盟”,共享客戶資源。
通過直播展示產品使用場景(如“小戶型收納神器”),引流至門店體驗;開發小程序提供3D云設計工具,客戶DIY后一鍵預約導購,實現線上線下閉環。
拓展長租公寓、民宿、企業辦公室等B端客戶,提供模塊化家具租賃服務。某杭州經銷商與當地公寓品牌合作,年訂單量穩定在2000套以上。
3. 組織升級:提效降本,構建長期競爭力培訓團隊掌握基礎設計、施工對接技能,從“賣產品”轉向“賣解決方案”。某品牌經銷商通過考核“客戶全案設計能力”,平均客單價提升25%。
將大店拆分為“市中心體驗店+郊區倉儲店”,租金成本下降50%;與第三方安裝平臺合作,減少自養工人成本。
對經銷商而言,存量市場既是挑戰,亦是機遇。當行業告別粗放增長,唯有通過客戶深度運營、產品服務創新、全渠道協同及組織效率提升,方能在紅海中開辟新增量。未來的贏家,必屬于那些將“精細化”刻入基因,并敢于打破傳統邊界的企業。
- 下一篇: 天加服務AI成功上線,開啟智能服務新時代
- 上一篇: 從法蘭克福展看民族品牌的真正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