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備囤貨商不“囤貨”還能做什么?丨印象2024
北京某品牌代理商因庫存壓力巨大,無奈放棄區域代理權,轉而專注于現貨銷售;安徽某品牌代理商因近兩年庫存積壓嚴重,導致資金周轉困難,廠家不得不親自下場協助其去庫存;浙江某品牌代理商因囤貨壓力山大,而選擇改換門庭,投身其他品牌;部分品牌已意識到囤貨給代理商帶來的沉重負擔,因此在合作時不再對囤貨做出硬性要求,允許代理商根據自身經營周期靈活調整貨物儲備……
囤貨,這一中央空調市場的傳統做法,在2024年卻遭遇了眾多代理商的“告別”。眾多傳統囤貨模式“失靈”的背后,是代理商在市場下行壓力下的生存考量。增量市場時代,囤貨以擴大規模的做法已成過往;在存量市場時代代理商更傾向于做精做優,選擇輕庫存策略,以減輕資金壓力,提升資金周轉率。
囤貨“過載”,代理商不堪重負,生存成為首要選擇。2024年,代理商普遍面臨業績下滑、盈利銳減的困境,這也使得“囤不動、囤不起”成為代理商的普遍現狀。誠然,對于零售型中央空調品類而言,合理的囤貨能夠節約成本,快速響應分銷商需求,有助于代理商在區域市場站穩腳跟。然而,一旦庫存超出安全水位,就會給渠道運營帶來巨大壓力。在近兩年囤貨壓力持續攀升的情況下,代理商的庫存水位已遠超經營安全線,“去庫存”成為各品牌和代理商面臨的頭等大事。
“囤貨”模式風光不再,輕庫存成為代理商的首選策略。追溯囤貨產生的根源,是為了應對品牌產能不足和物流周期長的問題。然而,在行業下行周期中,產能過剩成為常態,物流便捷性大幅提升,能夠隨時調運貨物,“囤貨”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大幅降低。輕庫存、快周轉成為代理商的明智之選。代理商“告別”囤貨的行為,也反映出代理商對品牌的依存度正在降低,需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以重新激發廠商之間的活力。此外,消費者需求的多元化也是代理商告別囤貨的重要原因。傳統單一的產品在面對競爭時更加被動,對于“一單難求”的銷售現狀而言,如何用更豐富的產品、更快速的服務滿足用戶需求成為當務之急,這也使得囤貨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原有的價值。
當然,廠家的返利政策也曾是助推囤貨盛行的重要因素。然而,隨著利潤空間的不斷壓縮,以返利促囤貨的模式也顯得力不從心。在“現金為王”的現實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代理商放棄了對未來不可預知收益的期待,轉而著眼于觸手可及的當下收益。不過,“告別”囤貨并非意味著徹底不囤貨,而是要找到廠商共存的平衡點,以更好地應對新的市場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