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為什么搞不定非標中央空調?
當某外資企業中國市場負責人在跟我表達“標準化產品越來越沒有未來”的觀點時,小米的標準化產品——米家中央空調Pro正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沖擊著我們的市場,以及市場中每個人的神經,這個頗具象征意味的場景,揭示了暖通空調行業可能即將迎來的價值裂變。據i傳媒年度報告數據顯示,2024年中央空調,尤其是家庭中央空調的設備市場集中度同比進一步提升,中小品牌在這個標準化賽道的生存空間被持續擠壓。不過,另一個現實更值得玩味:標準化市場的反面——高端定制市場的賽道卻讓很多人走出了不一樣的風景。
事實上,小米的賽道我們沒有太多優勢。相關報道顯示,小米通過武漢智能工廠布局中央空調生產,其核心邏輯正是利用智能制造能力優化標準化產品的成本結構,同時借助智能化功能實現基礎功能的升級。與此同時,標準化產品的價值重心正從“硬件參數”向“系統集成”遷移。小米的“人車家全生態”戰略表明,家庭中央空調產品的競爭力已不僅取決于單一設備的性能,而是其在智能家居系統中的協同能力,這種系統化整合要求企業具備標準化的接口協議與數據互通能力。而這些恰恰都是小米的強項。
非標能力的構建始于對用戶需求的重構。事實上,在華東地區一些宅配機電的經銷商展廳里,標準化產品逐漸退居次席,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場景化組合方案。因為在傳統的暖通市場中,標準化產品長期占據主流——統一的中央空調、凈水設備、新風系統,搭配程式化的安裝服務,看似高效,實則已經逐漸陷入同質化競爭的泥潭。當消費者需求從“能用”轉向“好用”,從“通用”轉向“個性化”,標準化產品的局限性暴露無遺:無法精準匹配家庭場景的差異化需求,更難以在高端市場建立品牌忠誠度。
技術融合正在重塑服務價值鏈。早在前幾年,某設備制造企業將汽車降噪技術引入其暖通產品設計,通過多孔消聲材料和彈性支撐結構的組合,將設備運行噪音大幅降低,而這個噪音參數的實現直接幫助他們實現了對高端酒店市場的撬動。而更具啟示性的是其服務延伸策略:結合光伏企業開發的能源管理系統,為客戶提供實時能效優化建議,使維保服務收入占比大幅提升。這種“硬件靜音化+軟件增值化”的雙輪驅動,打破了暖通行業“重安裝、輕運營”的慣性,證明技術服務才是非標能力的真正護城河。?
站在產業轉型的十字路口,身處行業的經銷商已經不得不去重新理解“差異化”的內涵。比如當有品牌將凈水系統改稱為“流動的安全感”的時候,其本質是將產品價值從功能參數升維至情緒價值。而這其實在提醒我們暖通空調及宅配機電行業的廣大從業者:未來不僅已來,非標定制能力也不僅僅是技術和產品的組合式創新,更是價值主張重構后的一個嶄新賽道。
- 下一篇: “理想生活”啟新程,東芝空調云貴區域首家旗艦店正式開業
- 上一篇: 日立e站第18期線上直播研討會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