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首批13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發布
工業企業積極創建“無廢工廠”,建筑垃圾變身綠色新材料,養殖場發展林下生態循環產業,高速公路服務區打造光儲充一體充電站……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是推動經濟社會全面綠色轉型的重要抓手,千行百業正不斷探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各種“天津模式”。
近日,天津市生態環境局公布了天津市首批13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南開區低碳智慧供熱節能改造一期工程等入選,這些典型案例涵蓋能源、工業、交通運輸、城鄉建設、農業等領域,且大都采用先進技術,在實現減排同時,帶來一定經濟效益,并具有較強可復制性,將為天津實現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探索更多新路徑。
天氣漸暖,采暖季已近尾聲。如今的“煤改氣”已初步實現綠色低碳過冬,但在南開區有三個供熱站仍“不滿足”,進行了一場低碳智慧供熱節能改造工程。“2023年10月底前,我們在萬德莊、紅日南路、興泰里三個供熱站進行煙氣余熱回收系統節能改造,經過兩個采暖季運行,減污降碳效果顯著,鍋爐房燃氣消耗量減少8%以上。”在萬德莊供熱站,天津市宏源熱力工程有限責任公司運行管理部部長張春堯介紹,供熱站煙囪冒出的白煙是水蒸氣,雖說環保,但熱能未被充分利用。余熱回收系統能利用接觸式換熱器將煙氣熱量轉移至站內循環水中,將水先期預熱,再通過吸收式熱泵提取循環水中熱量,用于制取采暖熱水。
“本采暖季,預計減排二氧化碳6932噸。”他表示,在2023—2024年采暖期,三個供熱站節省燃氣費720余萬元,稅費節省近12萬元,為供熱企業降本增效,“因技術成熟、可復制性強,且協同推進減污降碳,我們入選此次典型案例。目前已在南開區天拖供熱站、東麗區大畢莊供熱站、靜海區南海供熱站等推廣應用。”
在向著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推進的產業領域,同樣不乏減污降碳好做法,天津愛旭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的低碳(近零碳排放)示范建設案例入選。“我們是一家聚焦光伏發電核心產品研發制造和光儲用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的新能源科技企業,格外重視綠色環保。”伴隨一輛載滿太陽能電池片的大型運輸車自廠區駛出,企業環保負責人劉曉倩告訴記者:“在生態環境、工信等部門幫助下,企業陸續創建市級‘無廢工廠’、國家級‘綠色工廠’,并成為我市低碳(近零碳排放)示范建設企業,這些榮譽既是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寫照,也極大助力企業產品外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