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智家副總裁宋玉軍:我們不擅長營銷空調,更擅長空調創新
2月22日晚,海爾AI空調新品發布會暨海爾健康空調節啟動。在發布會前夕,海爾智家副總裁、空氣產業總經理宋玉軍與媒體展開深度對話。這位見證中國空調產業多次變革的行業老兵,以“守正創新”的視角解讀了當前行業熱點話題。
“凡事都有利弊,價格戰對行業和用戶的影響弊大于利。”面對全行業愈演愈烈的價格競爭,宋玉軍有著自己的看法。他指出,對于空調行業來說,價格戰會倒逼企業降低成本,這就會在原材料、服務等全流程擠壓成本,進而導致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下降,不利于行業的高質量發展,更不利于用戶體驗的改善和提升。
“最近在行業不斷競爭的過程中,已經有企業把成本降到了研發資源無法持續投入的情況了,這就沒有辦法保持續改善用戶體驗。”宋玉軍說,對于用戶來講,價格折扣會讓用戶買到更便宜的空調,但也會買到縮水的品質與服務,最終損害的還是用戶的體驗。
面對持續升級的空調價格戰,價格可以成為企業的競爭力之一,但絕不能成為唯一的一種。中國空調企業的競爭力更要靠科技核心競爭力去競爭,這也是海爾一貫的使命和夢想。最近,“杭州六小龍”也是因為在科技領域的突破才引起國人的關注,甚至全球的關注。
“我們認為中國空調企業的發展,不能只靠價格,更要靠科技去滿足用戶。”宋玉軍進一步解釋說。而這種觀點建立在對行業三次技術革命的深刻認知上:從原來的窗機到分體機;從原來定頻的控制到變頻的控制,從原來冷媒的定流到變流的合理分配,讓整個系統更加高效。這些由海爾主導的變革證明,真正的競爭力必須建立在科技創新基礎上。
當前空調行業里,貼牌出口成為不少品牌的共同選擇,因為這樣投資回報更快,市場競爭相對較小。宋玉軍對此有著不同的看法:“中國是全球空調的第一生產國,但在中國出口的空調里,自主品牌僅占30%。因為大多數企業還是選擇貼牌出口,導致了行業出現了‘大而不強’的局面。雖然貼牌模式能夠快速實現投資回報,但也讓中國品牌在國際市場上缺乏影響力和話語權。”宋玉軍表示,其實在貼牌的過程中,中國企業因為只是把它出口出去,后邊的責任,用戶體驗就沒有企業去關心了。
“我們也看到個別的品牌在出口的過程中,在市場上出現了大量的退貨,這個不僅僅是對中國品牌造成了影響,也對中國出口的品牌造成了重大影響。其實在某種程度上,也損害了中國制造在國際上的形象。”宋玉軍解釋說這也是海爾空調一開始就堅持自主創牌的戰略的根本。
“在海外100%打‘Haier’品牌,就要全流程關注用戶的體驗。因為我們相信,在海外,海爾空調堅持創牌能夠讓全球用戶對這個品牌更滿意,能夠讓我們走得更遠。”宋玉軍很堅定。
- 下一篇: 三菱重工海爾TX-Pro上市
- 上一篇: 盾安中央空調賦能大眾安徽工廠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