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料緊缺,銅價加工費持續下行
全球有色金屬市場呈現分化態勢:貴金屬黃金短期波動加劇,但長期上行邏輯未改;工業金屬受供給約束與需求彈性雙重驅動,銅、鋁、錫“硬商品”屬性逐步凸顯。美國再通脹預期強化、地緣政治風險溢價及新興市場工業化需求復蘇,共同支撐工業金屬價格中樞上移趨勢。
銅:原料緊缺加速發酵,加工費持續下行
截至2月21日,國內銅社會庫存環比累庫3.14萬噸至35.76萬噸,LME銅庫存同步增至26.78萬噸,顯示下游復工節奏仍待提速。但供給端矛盾逐步激化:進口銅精礦加工費跌至-10.8美元/噸,環比下降4.83美元/噸,礦端緊缺壓力進一步向冶煉環節傳導。長期看,全球銅礦品位下降與新項目投產滯后,疊加地緣政策擾動,供給剛性特征凸顯。
鋁:產能瓶頸疊加關稅擾動有限
國內電解鋁產能釋放受限,政策嚴控新增產能背景下,供給天花板效應顯著。截至2月20日,LME鋁庫存延續去庫趨勢至53.99萬噸,而國內鋁社會庫存達84.5萬噸,短期累庫壓力主要受節后復工節奏影響。海外方面,美國對進口鋁加征25%關稅預計對國內出口沖擊有限,因中國直接出口至美國的鋁材占比不足5%,且美國本土鋁材進口依賴度較高,成本或由終端市場消化。
錫:礦端擾動加劇庫存去化
緬甸錫礦復產未定,剛果金內戰加劇礦端供應擔憂。截至2月21日,LME錫庫存降至3690噸,2025年以來去庫節奏加速。國內錫社會庫存達9256噸,短期下游開工率尚未完全恢復,但長期供需缺口預期強化。全球半導體行業補庫周期臨近,疊加AI應用對精錫需求的增長潛力,錫價上行通道或逐步打開。
銅:再通脹交易與制造業復蘇共振
美國1月PMI重回擴張區間,制造業回暖提振工業金屬需求預期。二次通脹風險下,銅作為金融屬性與商品屬性兼具的品種,價格支撐強勁。國內新能源基建與海外新興市場工業化提速,進一步打開銅長期需求空間。
鋁:政策助力需求釋放,利潤修復持續
氧化鋁價格中樞回落推動電解鋁成本下移,利潤空間持續修復。國內地產“三大工程”與新能源車輕量化需求增長,疊加海外光伏裝機放量,電解鋁需求彈性有望加速兌現。中長期看,鋁價中樞或隨供需格局趨緊逐步抬升。
錫:AI與半導體驅動需求結構性增長
AI算力擴張帶動服務器、存儲設備需求,半導體行業補庫周期臨近將提振錫焊料消費。全球精錫長期供需缺口預計擴大,2025年需求增速或達3%-5%,而供給端受資源約束增速不足2%,錫價上行邏輯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