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商圈記:存量市場下的適者生存
北京是個包容的城市,在這里,只要能夠符合市場規律,并有著自身特色的品牌與經銷商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正如某經銷商所言,生存是第一要素,因此,在北京,有商家越來越好,有商家黯然退場,也有新興的勢力悄然登場,而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北京存量市場的土壤中適者生存一種狀態。
對于零售市場來說,北京存量市場的特征,新房交易變得勢微,二手房市場活躍度決定了暖通空調市場的走勢。2024年1-8月份政策利好之下,刺激北京二手房交易量同比增量可觀,給部分廠商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其中,互聯網模式的整裝平臺,自身有不少優質客戶資源,成為諸多暖通品牌紛紛爭相合作的新趨勢,這也是本次走訪北京市場被各品牌反復提及的話題。而在地鐵站中頻頻出現的被窩網、巧創空間等廣告,也在助推用戶對這些整裝平臺的選擇。除此之外,“五恒系統”在平層和大宅項目應用增多,以及“無五恒不暖通”現象的出現,讓部分有中高端消費群體的經銷商加大“五恒”的宣傳和推廣力度。
工程市場方面,精細化運行和精準化操作成為破局的關鍵。除了傳統的公建項目應用,在樓堂館所的設備更新改造項目增多,成為諸多廠商競爭的新熱點。而在集中采暖和商用采暖應用中,以空氣源熱泵、水地源熱泵、余熱回收熱泵,以及各種特種工業熱泵項目,用多能耦合的方式達到節能的最優解。此外,農牧副產業等應用領域,因為產業的特殊性和對產品的定制化要求高,給非標定制品牌和商家更多機會。
當然,作為全國的政治經濟中心,北京市場的總部經濟模式,使得諸多廠商的業務也不局限于北京區域,而是會隨著項目變化向外延伸,京津冀是常規操作,輻射華北、西北,以及東北等地區也時有發生。因此,北京的廠商業務也經常突破地域限制,在北方甚至南方各地進行施工以及售后,其經營思維也會突破地域界限,更多的是全局考量。可以預見的是,隨著社會新的經濟周期持續前行,北京區域的暖通空調與宅配機電市場也會有新的變化,i傳媒作為行業的記錄者,也會及時根據市場變化進行信息的披露,將更多市場經驗與觀點呈現給行業,一起為助推北京地區的行業發展作出微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