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通空調行業進入“代差”時代
進入工業革命以來,生產力的發展出現了明顯的層次性特征,每一次科技突破都帶動生產力的“階躍”式提升。比如在軍事領域,航母、戰斗機、導彈等武器系統出現一代一代向前遞進的斷代性發展,從而使先進戰斗力與落后戰斗力之間的“代差”更加明顯。而暖通空調行業在經歷了數十年的“無差別”高速發展之后,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代差”也開始逐漸顯現。
“不是錢不好掙了,而是掙錢的方式變了”。這可能是目前暖通行業很多人的感慨,也是上半年暖通朋友圈最常見的文案。正如烏鴉喝水,可能有的還在往里面扔石頭,但有的已經用上吸管了。所以,在一些有先見之明的行業人士看來,信息差、認知差,儼然已經是各行各業在市場下行階段亟需解決的問題。
從制造企業的角度來思考一個問題,如果說我們的設備用戶群體是相對固定的,那么幫助我們觸達用戶的渠道,或者說客戶是不是固定的?也許有人會說,當然不固定,行業的渠道業態本身就是多元化的,機電公司、節能公司,甚至是安裝公司等渠道都能幫助制造企業有效觸達用戶,并且實現落地。但是,我們有沒有想過,其他行業的渠道是否可以用他們的“信息差”幫助我們精準觸達?
事實上,艱難的并不只有空調行業。以工業應用為例,在經歷了連續幾年的欣欣向榮之后,2024年雖然部分應用還算不錯,但頹勢已經十分明顯。因此在這樣的局面下,工業項目幾乎所有的供應商都遇到了跟我們行業一模一樣的問題,比如高能耗設備——工業鍋爐,因為比我們行業更加嚴峻的是,傳統的鍋爐工程企業在目前下行和限碳的市場環境下,生存已是難題,轉型也是必然,而暖通空調及熱泵行業是不是他們在既有資源和團隊下,實現破局的最優選擇?而這類渠道模式的全面打開,對于暖通設備制造企業會不會形成一個“代差”?
“代差”在“船小好掉頭”的零售渠道型企業中似乎更加明顯。如果說單純的設備銷售賺差價是1.0時代,那么系統集成自然就是2.0時代,而以五恒為代表,結合生活飲用水和建筑性能,甚至綠電的科技住宅就是3.0時代。不管有沒有4.0,至少在從目前的市場格局中,前面的三代就已經是我們行業最真實的寫照,我們可以在其中的任何一個時代找到大量的企業代表,他們對于市場的理解、認知,甚至是走向,都存在著明顯的“代差”。
“代差”的背后一方面是能力差,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認知差,因為能力差是可以通過很多方式補齊的,但認知差的解決是需要建立在強大的學習能力和自我批判的基礎上。從產業發展周期的角度來看,暖通空調產業顯然已經步入下行周期,而在上行周期中形成的思維模式絕對不可能把我們帶到新的未來。所以,埋頭苦干固然重要,但這個階段的我們更需要抽點時間去仰望星空,因為那個曾經屬于你的時代可能已經過去了。
- 下一篇: 制冷劑R32漲幅108%,創十年新高
- 上一篇: 德圖儀器捐贈檢測設備,助力暖通空調領域人才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