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出臺樓市新政,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近日,執行了13年的北京住房限購政策迎來首次調整,深圳也放寬限購,杭州、西安宣布全面取消住房限購,杭州、南京、武漢、沈陽等城市購房即能落戶。
4月30日,北京發布了《關于優化調整本市住房限購政策的通知》,時隔13年放寬五環外區域住房限購。新政后北京市戶籍居民家庭最多可購置3套住房,單身人士以及滿足5年社保的家庭最多可購置2套住房。不少專家預測,后續庫存壓力比較大的郊區會率先調整限購限貸等政策。目前北京樓市“以價換量”依然是二手房成交量上行的邏輯,有不少房源價格已回落至2016年。
4~5月份,南京出臺了超過10條房地產新政。南京市公安局印發的《關于合法穩定住所落戶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到將進一步放寬落戶條件,在南京市擁有合法穩定住所且實際居住的非南京戶籍人員,可以直接辦理落戶。時隔6年,南京重啟購房落戶政策,以求吸納更多外來人口。南京還發布了南京都市圈范圍內公積金購房貸款及提取一體化新政,房屋被征收人持房票購房最高可獲得15%的購房獎勵;首套房貸利率再次下調,部分銀行優惠后利率僅3.45%。
近期,南京二手房市場成交維持上升趨勢。據我愛我家南京研究院數據,4月南京全市二手房成交量10195套(含高淳、溧水),環比上漲19.1%,連續2個月上升,成交量也創今年月度新高,在全國僅次于成都、北京。
5月9日,杭州發布樓市新政,全面取消住房限購,不再審核購房資格。同時,在杭州市取得合法產權住房的非本市戶籍人員,可申請落戶。杭州市住保房管局房地產業發展處副處長何陳煜表示,在現有的積分落戶框架內,擬大幅提高自有產權住房的賦分權重,后續會以出臺的實施細則相關規定為準。中原地產首席分析師張大偉認為,這意味著始于2016年9月的“暫停市區購房入戶”政策正式退出舞臺,且沒有之前購房總價和面積上的要求。
當天,濱江集團一位內部人士便在社交媒體發出一張表格,列明了13個在售樓盤和即將入市的項目,均價2.9萬元~6.5萬元/平方米不等。杭州富陽東洲板塊的首望瀾翠府在全面放開限購后公開宣布按“套內面積”賣房,成為杭州首例按照套內面積計價的樓盤。有組織的外地購房者近日也在杭州熱門樓盤現身。杭州拱墅區運河新城板塊的宸岸印月項目,迎來了寧波、紹興、嘉興等地的大量看房客。
根據克而瑞房地產數據,5月6~12日,杭州新房市場量價雙升,全市共成交商品住宅984套,環比增加43%;成交均價33151元/平方米,環比上漲2%。近日來,杭州拱墅區成為該市房價漲幅較高的區域,房價從3.3萬元/平方米漲至5.34萬元/平方米。而就在4月29日~5月5日期間,杭州新房市場仍然是量價雙跌的狀態。
珠三角城市也加入新政行列。廣州與佛山兩城核心城區相距不到30公里。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李宇嘉表示,樓市下行周期中,在廣州外圍區域入戶的門檻大幅度降低,大專學歷即可入戶,且廣州基本上退出限購政策,入戶門檻降低,對佛山樓市沖擊大,佛山只能通過購房入戶、低房價優勢來吸引人口。
5月13日,佛山公布了房地產新政,除了購房落戶等政策大力吸納非本地戶籍人口入市外,還發掘了其他新亮點。例如,在優化容積率計算規則上,新出讓的住宅用地,住宅套內陽臺的“折半”計容面積上限由套內建筑面積的18%提高至20%,取消凸(飄)窗窗臺與地面高差小于0.45米需計容的要求等。專家指出,這將提高新建商品住宅的實用率、品質及市場競爭力,相當于變相降低購房成本,有利于加速釋放本地改善需求。但是這有可能導致此前已入市但沒有容積率或公攤優勢的項目在售出房產回籠資金的去化上面對壓力。
佛山還鼓勵支持住房“以舊換新”,鼓勵房地產企業開展存量房產置換新房的活動,對地方國企收購市場存量房產用于保障性住房、租賃住房、人才住房等加大融資支持力度;今明兩年出售自有住房并在售后1年內重新買房者將得到賣房個稅退稅優惠。前4月份,佛山全市新房成交量129.1萬平方米,較為平淡。新政出臺或有利于激發更多的潛在需求,加快當前佛山樓市的去化速度。
而惠州的新政力度更大。惠州提出輔助用房及無償移交政府的配套設施等由開發商或政府承擔,不納入公攤面積,提高了業主的得房率。惠州還鼓勵建設高品質住宅,利用挑高、錯層的大陽臺打造戶屬空中花園,而且這部分不計入容積率建筑面積和產權面積。過去“偷面積”是“擦邊球”或違規行為,現在規范化了,有助于提升行業產品競爭力。
但是,不少業內專家提醒,樓市復蘇并非政策持續松綁就可以立竿見影,如果市場始終處于下行區間,消費者難免保持謹慎心理。同策研究院研究總監宋紅衛分析,全面取消限制性政策的背景,是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政策會對當地樓市產生一定提振效果、減輕市場去化壓力,但是時效性較短。他判斷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還未見底,在2024年仍然整體面臨下行壓力。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強調要結合房地產市場供求關系的新變化、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新期待,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抓緊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促進房地產高質量發展。
5月10日,央行發布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提到充分發揮貨幣信貸政策導向作用,針對房地產市場,要求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政策措施,強化保障性住房和城中村改造資金保障,推動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房地產估價師與房地產經紀人學會會長柴強認為,“增量住房”主要指未來規劃建設的新住房,包括商品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優化”就是要完善“市場+保障”的住房供應體系,要建設“好房子”,滿足人民群眾對優質住房的需求。而消化存量房產,需多措并舉,如在符合規劃和用途管制前提下,允許商業、辦公等非居住房屋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存量房產用途;鼓勵住房租賃企業購買或改造存量房產用于租賃住房;當地住房總量供大于求、政府有財力的,可收購部分存量住房用于保障性住房、拆遷安置用房。
目前一些城市已經開始有所行動。5月3日,上海市房地產行業協會、上海市房地產經紀行業協會聯合發出倡議,在上海市發起商品住房“以舊換新”活動。其中,首批參加“以舊換新”倡議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有20余家,項目達30余個,主要分布在嘉定區、松江區、青浦區、奉賢區和臨港等區域。參加活動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承諾,在一定期限內舊房未成功出售的,購房居民可以無條件退房退款;房地產經紀機構則承諾,對購房居民的舊房“全城推、優先賣”。
5月11日,南京出臺《南京市規劃建設保障性住房實施方案》,明確可適當改建或收購存量住房用作保障性住房,盤活利用閑置土地和房屋;優先供應最困難的工薪收入群體,再逐步擴面至整個工薪收入群體。但保障性住房不得以任何形式變更為商品住房流入市場,每個申購家庭只能購買一套保障性住房。
5月11日,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發布《2024年北京市住房發展年度計劃》并提出,北京將平穩有序供應住房用地,2024年度計劃安排各類住房用地1060公頃,向重點功能區、軌道站點周邊、南部地區等重點發展空間傾斜,促進職住平衡、產城融合、宜居宜業。
- 下一篇: 大金:用服務創造價值
- 上一篇: 海爾智慧樓宇參加“第二十屆國際綠色建筑與建筑節能大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