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億的暖通設備“舊改”,只欠東風 | 暖通觀察
不得不說,在刺激經濟和拉動消費上,我們的國家和政府一直以來都是不遺余力的。3月28日,國務院召開的“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視頻會議,讓“舊改”這件事的發展又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且不論具體的方案內容和執行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難度,至少就這件事的本身對于低迷了一年多的暖通空調行業而言,意義注定非凡。
任何行業的持續發展都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支點”,在拉動國家經濟和暖通空調行業數十年高速發展的地產行業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后,一度讓很多行業進入了沒有方向感的迷茫期,包括我們的暖通空調行業。其實上,不管是家裝零售市場,還是公裝項目市場,暖通行業對于地產的依賴度一直都非常高,雖然工業基建市場的崛起,以及農業市場的反哺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下行速度,但地產市場的權重地位對于整個行業的走勢依然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所以,“推動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這個政策單從字面上理解,尤其是“大規模”三個字,就可以想象出他所內含的能量。我們的歷史數據顯示:2005年中國中央空調的市場容量大概在400億左右,十年后的2014年約為700億,暫且先不計算2005年之前的設備,僅這十年的設備規模保守估計就在5000億以上,而這5000億的存量市場顯然就是這一波“舊改”隱藏的基本盤。
文件提到,“這項工作既利當前又利長遠,既穩增長又促轉型,既利企業又惠民生,具有全局性戰略性意義。”這句話其實已經非常簡練地概括出了這件事背后所蘊含的重大戰略價值和全局意義,不管是對于我們的設備制造型企業,還是對于我們的渠道貿易型企業,哪怕是工程安裝型企業,甚至是工程設計類企業,都應該是走出迷茫、重新開始的大好機會。
早在四年前,一位在河南小有名氣的暖通設備工程商跟我咨詢行業近十年的河南設備銷售數據,并跟我分析了當地暖通設備存量市場的可能蘊藏的巨大潛力,以及他們公司在工程存量市場的戰略轉型及下一步發展規劃,現在來看,這位工程商還是頗有先見之明的;而就在幾天前,山東又有一位耕耘在高效集成冷凍站市場多年的頭部公司也跟我聊到了這個話題,并表達了他們公司今年在節能改造市場“訂單絡繹不絕”的幸福煩惱。所以,當有人還在研究政策的時候,有人已經在品嘗果實,機遇來臨的速度遠比你想象的要快得多。
實際上,“舊改”蘊含了兩層意思,一是更新,二是改造,尤其是在改造上,對于我們行業的意義顯然更大,因為當改造一旦結合“節能”“熱泵”等關鍵詞之后,它又被賦予了更大的歷史使命,那就是我們國家的“雙碳”。所以說“這項工作既利當前又利長遠”。當然,“舊改”惠及的絕不僅僅是公裝項目市場,它對于家裝市場的拉動同樣具有現實意義,只是相比之下,可以自上而下推動的項目改造市場可能會更容易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