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進外退”不止是國產品牌的崛起 | 暖通印象2023
當國產品牌自主研發生產出暖通空調技術塔尖代表的離心機產品并持續應用于各個領域時,“國進外退”的論調開始在市場中更多涌現,這種基于技術實力提升打破固有格局的形勢還在持續擴大。而在2023年市場貼地發展,消費降級色調濃厚的情況下,“國進外退”趨勢依舊顯著,但也正因為外部環境的不同,這一趨勢又呈現出了新的變化。
2023年消費降級在市場中恣意蔓延,沖擊著各個行業的固有格局,身處其中的中央空調行業也不可避免地在經營銷售上碰壁,這種情形下,性價比更高的產品與方案成為了“香餑餑”。事實上,當產品力、服務力處于相近水平時,價格的確成為了最核心的優勢。但深入消費端進行分析,消費降級只是表象,并不代表消費者、項目方會無視產品質量盲目追求低價,在可用的前提下,購買到更為便宜的產品與服務,才是消費降級下的真正訴求,由此也能夠得出“國進外退”趨勢加劇并非完全由價格決定。
除卻“性價比”這一國產品牌的核心標簽,真正實現銷售、應用上的突破依舊是技術實力的強化。在技術端,國產品牌在高精尖技術上的持續精進,不斷縮短與外資品牌間的差距甚至領先市場。也因此不論是新建項目還是更新改造,國產品牌的身影越來越多地出現在具有代表性的“超級項目”中,花旗大廈、上海寶鋼甚至之前的大興機場……每一個方案的落地都是國產品牌前行的具象表現,而拋開所謂的情感因素,不論是在產品質量還是方案優勢亦或是服務細節上,國產品牌的競爭優勢愈發明顯。
與國產品牌發展步調不同的是,消費降級之下,外資品牌風頭漸斂。核心原因在于需求市場的萎縮,從當前的市場情況來看,中產開始放棄精致追逐性價比、投資方開始關注投入產出比,所以一直以“貴”為標簽的外資品牌不再一定是“對的選擇”,基于此,除了規模優勢明顯或者咬牙堅持的,已經有不少頂不住壓力的外資品牌開始走下“高價神壇”,退到了高價格線之外。盡管如此,相比于土生土長的國產品牌,在原料采購、生產制造、物流運輸等方面的成本控制,外資品牌依舊不具備優勢,加之中外貿易的摩擦,消費者對品牌的認知發生了不小的轉變,將目光更多地轉向國產。
對于當前的消費、投資現狀,與其說是消費升級階段或是消費降級階段,倒不如說目前暖溝通空調行業正邁向品質消費階段,客戶最大的特征就是要花小錢、辦大事,除卻產品與服務,價格是國產品牌實現長足進步、外資品牌優勢降低的關鍵,而在經濟環境完全復蘇前,“國進外退”的趨勢還會持續。但立足長遠,市場并不會長期處于消費降級狀態,一旦市場恢復常態向更深層次發展,國產與外資品牌的競爭將更加良性,真正決定消費的不再是價格,而是技術、產品與方案,所以棋至中盤勝負尚定,在復雜的競爭大環境的作用下,國產與外資兩大陣營拉鋸戰還將長期存在,也值得更多期待。
- 下一篇: 河南省:發展壯大暖通空調等綠色建材產業
- 上一篇: 4月德圖邀您共赴環保盛事,助力綠色低碳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