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三年政策底,制冷劑企業低開工等復蘇
發表于: 來自:財聯社
在諸多行業周期的影響因素中,產業政策的作用不可小覷。在經歷了三年的政策底之后,眼下的制冷劑產業正欲復蘇。
“雖然目前國家對于第三代制冷劑的配額還未公布,但現在公司已經不會再為了爭取配額來高負荷生產,而是根據市場供需以量定產,虧本生產肯定是不會有了。”永和股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
發生轉變的企業也不只永和股份一家,財聯社記者多方采訪獲悉,低開工狀態目前已成為三代制冷劑生產企業的共識,雖然目前的市場需求尚沒有明顯的恢復,但供需關系正在回歸理性,相關產品的盈利能力也將所有修復。
走出三年政策底
制冷劑(氟制冷劑)作為氟化工產業的最重要產品之一,下游需求以空調(含汽車)、工業及商業制冷為主。其中,二代制冷劑隨著近幾年削減,目前僅以用作化工原料和家用空調的維修市場,更多冷媒用途的制冷劑主要以三代制冷劑HFCs(包括R32、R125、R134a等)為主。
過去三年,正是三代制冷劑盈利能力最差的時期。
根據《基加利修正案》的規定,從2024年起我國將受控用途HFCs生產和使用凍結在基線水平。同時以2020至2022年作為“基線年”,按照2020至2022年期間各廠商的平均產量制定2024年至2029年的產量凍結期的生產配額。
“為了獲得更多的三代制冷劑配額,2020到2022年,國內主要制冷劑企業幾乎是不計成本的拼銷量。”某國內制冷劑企業高管對記者表示。
“近年來,HFCs產品受配額基準的影響,行業供應量持續增加,多產品呈利潤倒掛現象。以去年為例,R32全年年均利潤-4300元/噸,R134a的年均利潤-3594元/噸。” 卓創資訊制冷劑分析師張曉梅向記者介紹。
而隨著HFCs基準年的收官,長達三年之久的行業政策底終于行將結束,各制冷劑企業也正通過產能收縮以求市場盡快恢復供需平衡。
永和股份相關負責人在接受財聯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目前國家對于第三代制冷劑的配額還未公布,但現在公司已經不會再為了爭取配額來高負荷生產,而是根據市場供需以量定產,虧本生產肯定是不會有了。”
此外,包括東岳集團、巨化股份、三美股份在內的多家制冷劑生產企業相關負責人也都對記者表達出收縮產能的計劃。
“目前,制冷劑行業的整體開工已處低位,基本恢復到了理性產銷的狀態,價格也將逐步恢復至成本線以上。”前述企業高管表示。
行情仍待需求復蘇
供給側的收縮對市場也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
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月13日,制冷劑R32日均價格實現“三連漲”,從13500元/噸漲至14250元/噸,漲幅達到5%。
然而這是否意味著制冷劑產業已擺脫困境,正式開啟了高景氣周期?
對此,前述企業人士表示,由于制冷劑企業前期積累的庫存仍在,就近幾天的制冷劑市場的走勢并不能說明行業的上行周期已經到來。
在該人士看來,目前制冷劑市場的變化主要是生產企業主動降產導致供給收緊,加速了行業庫存的消化,但由于下游需求仍未有明顯起色,因而制冷劑市場的回暖之路仍會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現在下游空調、汽車等行業的需求沒起來,僅依靠供給側的調整,是無法快速扭轉行業供需格局的,制冷劑行業想要真正回到2019年之前的水平,還是要等需求端的復蘇。”該人士進一步表示。
永和股份相關負責人也表示,“制冷劑行業存在較明顯的淡旺季,而目前仍處于行業的傳統淡季,如果下游需求明顯回暖的話可能要等到下半年。”
“不管怎樣,后續制冷劑行業景氣向上的趨勢是比較確定的。短期內隨著行業庫存的消耗,市場會恢復到正常利潤水平,而在長期看,隨著配額的執行和需求的回暖,制冷劑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難以避免,屆時產品價格將會進一步上漲,制冷劑行業也將迎來一輪真正的高景氣行情。”該人士進一步表示。
- 下一篇: 實例彰顯實力!維克醫院節能凈化空調項目案例集錦
- 上一篇: 醫院暖通空調系統能耗高如何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