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報】第二篇:微觀運營分析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2022年是披荊斬棘、挑戰不斷的一年。這一年,我們經歷了許多大事:疫情反復到全面放開、原材料漲價、房地產市場低迷、社會經濟活動活躍度降低……在一系列外部因素的輪番影響下,中國中央空調行業再度遭遇“寒冬”,邁入失速軌道,最終以2.2%的負增長收官。相較于上半年的小幅下行,2022的下半年似乎更加艱難。
從宏觀經濟層面來看,2022年GDP實際增長3%,但新冠疫情反復的形勢抑制了制造業活動和消費,因此盡管有“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經濟基調做支撐,但中國中央空調行業依舊未能實現“穩”落地。
2022年的中央空調行業結構性調整進一步深化,不同產品、不同應用、不同細分市場呈現出了不同的變化和發展局面。以公裝項目市場為例,盡管商業地產持續下行,但是工業市場及農業市場成為新亮點,尤其是工業市場的火熱帶動了離心機、螺桿機等大型冷水機組產品的增長,醫療凈化領域勢頭亦是不容忽視。事實上,公裝(含冷水機)的占有率同比也確實得到了進一步提升,而受制于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精裝配套和家裝零售市場的數據就沒那么好看了。
從長期看,在經歷了疫情和房地產困境的雙重危機之后,我國經濟恢復基礎尚不牢固,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仍然較大,依舊有諸多問題存在。不過,我國經濟韌性強、潛力大、活力足,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同時隨著疫情管控的全面放開,中國中央空調行業后市可期。


一、公裝市場分析
工業項目:快速回暖,引領增長
盡管在原材料價格飛漲、新冠疫情反復等不利因素下發展承壓,但是依托“雙碳”政策的持續推進、工業基建項目顯現的利好,2022年的工業項目市場呈現出了穩健及強勢的發展態勢,成為2022年中國中央空調行業最大的亮點。同時,工業項目的厚積薄發也是大多數專業冷水機品牌實現穩定發展的重要支撐。而從某種意義上來看,工業項目市場的回暖也是支撐2022年中國中央空調行業沒有大幅下滑的原因之一,對2022年的中央空調整體市場有較大貢獻率。
從市場需求來看,2022年,大工業項目市場成為最火熱的市場之一,比如新能源、大數據、新基建等,涵蓋的行業包括制藥廠、電廠、煤礦、數據中心、各類型制造車間等,此類工業項目回暖明顯,保持了相對良好的發展態勢。此外,基礎設施建設也是2022年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引擎,在2022年得到了較好的發展。這些熱門行業的增長也使得2022年工業項目市場維持在一個相對穩定的發展水平。值得一提的是,隨著細分行業的重要性日漸突出,一些熱門的細分行業如工業、電子、醫療、軌道交通、數據中心、新能源等仍然處于增長態勢,行業主流品牌也在不斷發掘新的細分熱點。
從解決方案來看,各大中央空調企業圍繞不斷被激活的熱門細分行業紛紛推出定制解決方案,比如數據中心解決方案、電子廠房解決方案等,為各類工業場景保駕護航。此外,隨著環保進程加快,相關大型吸收式熱泵產品、系統解決方案,以及設備的運行管理也為中央空調企業帶來了可觀的利潤空間。可以發現,工程項目市場歷經多年的發展,在產品升級迭代以及競爭格局等因素的影響下,逐漸構建出貼近市場需求層次、契合主流發展思維的多場景行業應用體系。
農業項目:蛋糕雖小,后勢可期
大到一個時代,小到某一個細分領域,時代變更總會釋放出訊號,往往會出現彼時人們難以接受的現象,而一旦特殊現象開始成為普遍現象,也就完成了時代的過渡。當下,農業項目市場就完成了這樣的過渡,從“隱性市場”逐步演變為“常規市場”。近年來,除了在工業、商業項目上的應用,第一產業對暖通空調的需求一再提升,農林牧漁等第一產業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儼然已經成為中央空調企業關注和發力的重要領域。在2022年,暖通空調企業對農林牧漁細分市場的關注度有了顯著提升,并且取得了不錯的成效。

在低碳環保的大趨勢下,“雙碳”目標的核心意義之一便是降低碳排放,提升能效比,助力產業鏈實現有效地結構性優化升級。作為支撐國民經濟建設與發展的基礎產業,第一產業的低碳轉型對于實現全面“碳中和”具有極大意義。低碳農業以減少碳排放、增加碳匯和適應氣候變化技術為手段,通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結構等方式,實現農業生產的高效率、低能耗、低排放、高碳匯。站在綠色智慧發展的新時代,農林牧漁等各個行業都在強調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實現節能環保、智慧控制的新發展。暖通空調企業將綠色產品及解決方案帶入農林牧漁領域,根據農作物種植、養殖所需要的空氣溫度、土壤溫度進行調節,以最大化的提高產能、節約能耗、降低費用。
暖通空調設備在農林牧漁領域的應用涉及到大棚種植、畜牧養殖、水產養殖、糧倉等諸多場所,這些細分市場的需求覆蓋冷、暖、凈等多方面,并且所應用的暖通空調設備也在走向多樣化、冷量大型化,因此制造企業也在投入更多的精力挖掘農林牧漁細分市場的潛力。從產品研發動向來看,面對“雙碳”理念以及我國綠色高質量發展的整體政策引導,中央空調行業也在不斷謀求在產品升級和場景契合應用上的突破,面對需求市場的快速變化,制造企業緊隨行業趨勢加速產品升級。
商業項目:利空散盡,將迎轉機
受房地產行業的影響,中小型商業項目缺乏發展后勁,在艱難中度過了2022年。如果說疫情前,商業地產高歌猛進、一片繁榮;那么新冠疫情三年,商業地產則是無處不悲歌。2022年是多重要素疊加、極其復雜的一年,諸如酒店、餐飲、培訓中心、養生會所、健身館、商鋪、KTV等場所的“不景氣”,使得商業項目市場持續下行,不過在2023年這個市場可能將會迎來轉機。
數據顯示,2022年,辦公樓和商業營業用房開發投資額、新開工面積同比均呈下降之勢。皮之不存,毛將焉附,作為與商業地產關聯度較大的中央空調行業自然也無可幸免。在疫情散點頻發、房地產市場整體下行等多重不利因素的掣肘下,商業項目市場的增長動能受到嚴峻考驗。
熬過寒冬,但承壓態勢依舊存在。在疫情反復、需求下滑、成本上漲等多方面壓力下,作為與房地產市場聯系緊密的行業,中國中央空調行業的生存環境在2022年中被迫持續變換以適應市場。不過隨著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中央空調行業至少看見了熬過市場寒冬的曙光。但是從市場所呈現出的結果及發展趨勢來看,2023年承壓態勢依舊存在,中央空調商業項目市場依舊需要承壓前行。

二、家裝零售市場分析
自從2018年跌下持續增長的神壇之后,除卻2021年的非趨勢型反彈,中央空調家裝零售市場已連續多年處于下行態勢。相較于公裝項目市場傳遞出來的諸多利好,2022年的家裝零售市場可謂是步步難行。終端需求的“理智”、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等,都成為壓垮家裝零售市場的稻草。因此家裝零售市場在2022年未能繼續保持住增長態勢,而從發展趨勢來看,2023年乃至未來更長一段時間內家裝零售市場的挑戰依然大于機遇。
市場寒風凜冽,壓艙石松動
房地產市場始終貫穿并影響著中央空調家裝零售市場的發展。對于房地產市場而言,2022年是比較特殊的一年,全國房地產市場經歷了前所未有的挑戰。2022年以來,“保交樓”成為房地產市場的關鍵詞。與此同時,為扭轉房地產市場下行以及流動性危機的局面,政策支持力度持續擴大,市場見證了一系列旨在促進房地產市場穩定發展的“組合拳”。
從政策面來看,盡管中央及地方頻頻發力,多城出臺松綁政策,調控政策逐步邁入深水期,但銷售端恢復不及預期,需求端仍然偏弱。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房屋竣工面積下降15.0%;其中,住宅竣工面積下降14.3%。細看2022年的家裝零售市場,可以明顯看到房地產市場變化的影響。因此盡管有因為漲價而帶來的零售渠道商的提前備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家裝零售市場的發展,但是卻是“杯水車薪”,以往家裝零售市場增長帶動中央空調整體市場的局面不復存在。
消費信心不足,家裝零售市場難以走上回升之路。2022年,隨著新冠疫情影響逐步可控,消費市場呈現持續穩步復蘇態勢,但由于局部地區疫情反復,導致消費整體恢復情況并不樂觀,與疫情前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且持續低于市場預期,未能如期迎來“疫情好轉后需求反彈”的局面。此外,中國居民的消費行為日益保守化,“多存款+減負債+少消費”日漸流行,這是導致2022年家裝零售市場下滑的主要原因,而這一趨勢也會對未來家裝零售市場產生負面的影響。因此,盡管有中央空調廠商持續進行市場深化布局、房地產調控政策持續釋放、原材料價格上漲助推等諸多利好因素存在,也難以挽回家裝零售市場下行的局面。
新機遇釋放新潛力,未來可期
雖然家裝零售市場在短時間內增長困難,但可喜的是,家裝零售市場內部需求結構正在發生劇烈變化,用戶對產品的品質和功能要求更高,這會加速家裝零售市場進入品質時代。在增長失速、明顯品質化的事實面前,追求有質量的增長將成為行業共識。當然,家裝零售市場也依然存在令人可圈可點的潛在機遇點。
首先,“下沉”市場潛力巨大。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目前三線城市的人口規模是一線城市的6倍左右,且近10年人口增速仍會高于一、二線城市。長尾理論表明,眾多小市場匯聚成可產生與主流相匹敵的市場能量,關注“尾部”產生的總體效益甚至會超過“頭部”。對于中央空調行業來說,相比一、二級市場,三、四級市場及鄉鎮、農村市場潛力巨大,可以預見的是,未來鄉鎮市場和農村市場將跑贏其他市場成為寶貴的增量市場,而這樣的機遇也值得廠商繼續積極“下沉”。
其次,高端化趨勢明顯。在用戶對優質產品的需求愈加旺盛和廠家加速高端產品研發的相互作用下,家裝零售市場的高端化趨勢愈發明顯,除了三恒、五恒、全空氣等系統外,越來越多的復合型賣點中央空調也成為了市場新寵。隨著消費升級,用戶對高質量呼吸空氣有著越來越高的要求,特別是北方客戶,由于天氣寒冷干燥,在燃煤季易產生空氣污染,對高質量空氣有著更強烈的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帶有更多功能的中央空調產品開始在存量市場中顯示出更強的生命力。
再次,“定制服務”開始流行。從提供單品到提供有品質的、基于場景的、全流程一站式的整體解決方案,“產品+場景+服務”大幅度提升了用戶的使用體驗。而產品的使用場景、使用人群、使用功能均可以細分,如在使用場景上主打廚房場景、客餐廳場景、睡眠場景等,在使用人群中主打老人、兒童、母嬰等,在使用功能上主打環境健康、智控等。當前,廠商交付的不再只是單一的設備,而是“產品+場景+服務”,用戶能從中收獲良好的體驗,而廠商也獲得了口碑,提升了自身的核心競爭力,實現了用戶和廠商的雙贏。
三、品牌格局分析
2022年度本報告依然對品牌進行了陣營劃分,即包括國產陣營、歐美陣營以及日韓陣營三大陣容。其中,國產陣營占據了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但歐美陣營和日韓陣營憑借自身的技術優勢、市場優勢依舊占據了將近一半的市場,中國中央空調行業呈現三足鼎立之勢。
外資品牌依然堅挺,歐美陣營領銜增長。從數據中可以看出,對比2021年度,歐美陣營的占有率在2022年得到一定幅度提升,由13.9%上升至15.0%。作為大工業市場的受益者,歐美系品牌在2022年收獲了諸多利好。2022年,國家對于工業項目的投資進一步增強,以新能源、芯片、鋰電、光伏、制藥等為代表的工業項目持續蓬勃發展,歐美系品牌在離心機和大型水冷螺桿機等中高端領域的優勢盡顯,一定程度上助推著歐美系品牌的發展,成就了其2022年的市場成績。再來看日韓陣營,日韓系品牌在多聯機市場的優勢和地位依然穩固,持續多年的領頭羊局面依然未被打破。
國產品牌強勢復蘇,市場表現活力十足。從2022年中央空調行業三大陣營的占有率來看,以格力為代表的國產品牌通過技術的不斷提高,進一步提高了市場占有率,市場規模進一步擴大,而這也是國產品牌強勢復蘇、市場布局深化最好的體現。2022年,借助技術、產品及服務的提升,眾多國產品牌呈現出了昂揚的發展態勢。值得一提的是,越來越多的國產品牌攻克了行業頂尖瓶頸技術,具備了與外資品牌角逐市場的實力和底氣,在越來越多的“超級工程”中出現了國產品牌的身影,展現出了巨大的發展活力。
四、渠道格局分析
零售渠道:難中求進,曲折前行
2022年,對于每一位身處其中的零售商和代理商而言,都是水深且火熱的。各地不斷反復的新冠疫情、持續下行的房地產市場、日益“冷靜”的市場需求,零售渠道商們的經營壓力倍增,生存極為不易。但是,盡管如此,零售渠道商們依然在努力前行,通過各種方式不斷夯實內功,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首先,深度挖掘運營用戶價值。沃爾瑪創始人曾在自傳中闡述了其在沃爾瑪經營過程中的核心理念——“給客戶想要的東西”。事實上,2022年盡管市場需求不旺,但是用戶的要求總是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高,因此提供價值的能力始終是零售渠道商們的核心競爭力。可以看到,2022年中央空調的零售渠道商更加注重為用戶價值兜底,紛紛優化購買渠道、提升購買體驗,打造專業化、差異化、精細化的運營體系來提升用戶體驗,增強與客戶的情感聯系。

其次,積極擴充“外圍”經營品類。相較于前幾年的向集成化方向發展,零售渠道商們顯然已不再滿足于將目光局限在“暖通圈”中的相關品類,而是不斷向“外”延伸,將地板、門窗、電梯等泛機電產業的相關產品品類納入經營范疇。一是相較于中央空調等常規產品而言,此類產品利潤空間相對較大;二是此舉可以擺脫價格戰競爭泥潭,同時建立起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三是增加了更多觸達用戶的觸點,可以最大化地提升客單值。可以發現,根據市場動態變化和用戶需求,零售渠道商已經走上了層層深化的升維方向。
工程渠道:破界探索,多維發展
對于中央空調工程商而言,原本抱有美好期待的2022年,最終所呈現的結果卻并不樂觀。項目數量減少、回款情況差、周期拉長、投資方信心減弱、私人企業的建設熱情下降等等一系列因素無不囿制著2022年工程渠道的前行腳步。中央空調業務陷入瓶頸期、發展遇到天花板,加之疫情對于工程市場的影響遠比想象中的更加嚴重,基于此,工程渠道商的“破界”之路已然成為當下最重要的課題之一。
首先,嘗試“破界”并入新的賽道,開拓第二發展曲線。關于工程商的轉型早已不是新鮮的話題,不過相較于此前工程商從分包向機電總包、甚至工程總包方向轉型,從單一的設備銷售商向“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務商”轉型,2022年工程商的轉型之路更加深化——開始跨界探索,介入能源運營、商用熱泵等細分市場,而這些細分市場也已漸漸成為越來越多工程商的第二發展曲線。在第六屆暖通空調工程商及宅配機電服務商生態大會榮譽申報的過程中,當一大批工程商申報“能源運營示范服務商”時,我們也發現,越來越多的工程商已經開始涉及“能源運營”和“熱泵改造”等非傳統業務。
其次,對于技術的探索和專業能力的塑造日益深化。當然工程渠道商想要進入更專業的市場,對于技術和專業能力的要求也隨之提高,根據特定的場景制定相應的解決方案,本身對于工程商的技術實力、系統集成能力和控制能力就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但不可否認的是,在市場對于專業性要求以及門檻逐漸提高的背后,其實本身也是一種機遇。因此,技術一定是工程渠道接下來的關鍵詞之一,只有站在技術金字塔尖的工程商,才能更好地在市場競爭的激流中站穩腳跟。同時,回歸到市場本身,2022年的工程項目市場經歷了短暫的市場寒冬,生存危機和發展壓力都在不斷加大。但危和機從來都是共生共存,在危機中尋找契機、苦練內功,提升技術水平、打造更為專業的隊伍,正在成為工程渠道商搶占市場的關鍵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