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建筑中暖通空調系統節能的“攔路虎”
發表于: 來自:泛能圈
暖通系統分為主機、輸配、末端等部分,包括冷凍系統、冷卻系統、冷凝系統,并且在各類建筑中,暖通空調系統最為常見,與其有關的節能話題也很多。但為什么暖通空調系統的節能,如此不易呢?
公共建筑能耗狀況
暖通空調系統常用于公共建筑,而公共建筑的規模從幾百平方米到幾十萬平方米不等,這就導致了在這個場景中,用能類型比較復雜。一般來說,能耗情況如下:

在上圖中,空調不僅耗電、還耗冷。以2016年數據來看:
空調系統電耗:一般公共建筑為8~15kWh/(m2·a),雖然分體空調的效率(COP)要低于集中空調系統的大型制冷機,但在一般公共建筑中沒有空調風機、水泵,新風也通常依靠外窗開啟解決,因此輸配能耗幾乎為0,而大型公共建筑的風機水泵能耗成了空調系統能耗的很大部分,總的空調能耗在15~80kWh/(m2·a)。
空調耗冷量:以北京為例,一般公共建筑耗冷量約30kWH/( m2·a),在春秋季節,大部分時間可以通過開啟窗外自然通風冷卻。同時,由于操作靈活,基本上可以杜絕無人空間或無人時段的無謂開啟,因此耗冷量在80~120kWh/(m2·a)。
再進一步看,空調系統的能耗構成也比較復雜。例如下面四類建筑:
某政府辦公樓空調系統分項耗電量:

某商業寫字樓空調系統分項耗電量:

某商場空調系統分項耗電量:

某星級酒店空調系統分項耗電量:

這些公共建筑的空調系統能耗都包括冷凍機電耗、冷凍水泵電耗、空調風機電耗、冷卻水泵和冷卻塔風機電耗,只不過能耗絕對數值和比例等不盡相同。
所以可以發現,在公共建筑中,用能類型復雜使得能源計量困難,進入到暖通空調系統中時,不同的建筑類型也使得計量更加復雜。節能對于暖通空調系統,不容易。
暖通空調節能現狀
除了暖通空調系統本身計量復雜導致節能難以下手,也有大量其它問題。
技術簡單堆砌,忽略實際應用效果
在許多項目調研中可以看到,節能產品的引入和各類節能技術的選用成為常規思路,而一旦對其了解不夠,則造成技術的堆砌,進一步也使整個空調系統變得更為復雜,對其運行維護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缺乏調適
調適是指針對集中空調在不同階段為了滿足空調使用要求而將系統的運行狀況調節到最佳狀態的過程,可單次,也可循序漸進。但就國內現狀來看,此環節常常被忽視,反而一味擴張建設、壓低運行管理成本,最終使得系統能耗居高不下。
節能監控力度不足、高素質運行管理人員匱乏
空調運行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要求高,專業人才缺乏。同時,中央空調的投資單位與建設單位追求的目標不同,進行經濟方案對比時,無法開展實物或實驗比較,節能監控也就無法落實。
中央空調的設計、運行、后期維護未形成有效閉環
空調的整體實施過程,涉及到很多環節,比如設計院的暖通設計、自控設計、自控設備加工廠、施工單位、最后的物業管理部門等,任一環節出現問題,都會影響整體的節能效果。
- 下一篇: 銅低庫存將在2023年繼續存在
- 上一篇: 申菱方艙醫院解決方案高效助力多地方艙醫院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