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室內微循環空氣除濕系統是否成為兩聯供更高舒適系統的選項
馮偉銘 發表于: 來自:智博士
針對這幾年行業比較集中的解決冬冷夏熱地區兩聯供系統,而在這幾年推廣過程中,大家遇到了許多的問題,也看到了很多產品應用中的不足。而忽略用戶使用心得,很少有人去關注我們用戶真正的痛點是什么?
帶著這些話題,我們去找尋答案。兩聯供系統是好的,它能在嚴寒冬天及炎熱夏天勝任工作,發揮熱泵冷熱源的價值,的確它給我們居家生活帶來了方便。冬天采用地板輻射供暖,是公認最舒服的高效末端,而夏天風盤,仍然是我們從熱水商,集成商轉變成暖通商的過程中,制冷成了我們許多暖通商的硬傷,無法解決顧客的高舒適制冷要求。
大家會一致認為,風盤末端就是解決制冷而來的,這個本身沒有錯,但為什么還有很多用戶感到不夠理想呢,分析原因發現,風盤是對流式降溫,它始終只做一件事情,就是降溫,達到我們要設定的溫度區,這就是它的工作工況,而至于制冷能力,制冷風速,噪音,能耗,溫度波動過大的問題,一直伴存著。沒有解決的辦法。于是,我們就從交流風盤轉成直流無刷風盤去解決噪音的問題,直流無刷風盤就可以做到無聲嗎?答案也是否定的,風量與風速,與冷量是正比的,想快制冷降低室內溫度,就要快速大功率運行,這種運行模式本身就是有問題存在的,冷風感很強,超過5度以上溫差,就會讓人感到不夠舒適,溫差的影響比噪音更重要。那么市場上經營商是沒辦法去解決這種問題的。而業主在這方面訴求是很高的。
風噪可以通過增加地面地暖管來做輻射冷或暖,讓它像地暖一樣在冬天來實現全屋供暖,而夏天輻射制冷,在解決濕度可控的情況下,輻射制冷與輻射制熱本身就是非常好解決風噪的技術問題。只是在處理濕度的情況下,許多暖通商又走回了用風盤處理濕度。而風盤處理濕的過程,同時也處理溫度,那么就會倒致溫濕不分家,不分角色,即處理溫度,又處理濕度,這樣的問題,就會干多活了,把濕度干低了,或者干不到位的問題。
而采用地面輻射制冷目的,就是想讓風盤不工作或者少參與工作,它只負責處理濕度,溫度的事,由地面輻射制冷像地暖一樣,慢慢處理全屋的建筑能耗。風盤只處理30%的溫度就可以了。風盤更多的情況下,只負責100%除濕工作,恒溫,恒濕,恒靜新三恒系統需求。這才是業主目前階段最需要舒適兩聯供系統。
那么有沒有這種至可以解決建筑溫度輻射系統,又能解決室內了空氣除濕內循環系統,解決了風盤噪音以及冷感很強的問題,能夠控風,控濕,控建筑體溫度,起到恒溫,恒濕,恒靜,節能運行的新三恒系統呢?



通過熱泵空調主機產生冷熱水源與我們變水溫水力模塊進行水路交換,分成了風盤末端側供應低溫冷凍水,另一組輸送到地面冷暖輻射。夏天輻射制冷(變水溫運行)冬天實現低溫熱水供暖(變水溫運行)滿足建筑體輻射式降溫,供暖。是最舒適的冷暖兩聯供系統。再通過小型化深度除濕模塊實現內循環除濕工作,也可以實現與外新風相結合共同除濕,共同制冷,風量是微風,無冷感,制冷能力固定,風量固定,運行功率5W,無噪音,是實現新三恒系統最佳的技術路徑。能輕松解決,風大,風噪,風冷,耗能等問題。與地面輻射系統相結合,就很好得到恒溫,恒濕,恒靜的目的。與外除濕新風相結合,更容易得到恒氧,恒潔,舒適四恒高品質需求。這種系統的升級,就能解決業主所關心痛點與需求問題。
通過二張系統圖我們可以清晰知道,客廳與餐廳是屬于活動區,污染區,人流量大,動能負荷較大。在設計時,會較側重采用風盤作為動態使用。或配合使用。而所有的房間區,只要面積低于20平方內的,就可以采用小型的微循環空氣系統來實現微氣流制冷與除濕。把房間的濕度處理好。然后能過地面輻射系統來處理建筑溫度以及空氣溫度。這樣的系統,不僅使用簡單,安裝簡單,設計簡單,管路實現小管徑,大流量的設計目的。微風除濕,室內夏天長時間24小時工作。保持室內恒溫待機運行。
想增加空氣氣流的情況下,那么就可以增加一臺正壓型單向流單冷源型的新風系統,共用熱泵主機冷熱水,利用它的冷水來處理外空氣的濕度及溫度,通過小管道110EPP保溫一體管,分風箱分支75后,送到每個房間的微循環空氣處理系統對接起來。就可以實現更高價值的四恒,五恒系統。其成本低,運行能耗低,微風,無噪音,濕度可控,溫度均勻。這種高附加值健康舒適系統業主會不需要嗎?暖通商不會做嗎?答案顯然不是。只是沒有找到突破市場的方法而已。
市場痛點,就是產品痛點,暖通商只是過度關注了設備本身價值,沒有關注系統解決方案價值,所以產品就是為市場服務的,而市場的問題,是需要好的系統解決方案來實現。暖通市場好大,但舒適型的暖通市場更大,附價值更高。用戶就會追求高品質舒適型而去買單,而服務商就要具備這種時代應變能力以及技術解決能力。這才是我們現在去工作的重心,也是所有暖通商學習的重點。
- 下一篇: 投資73.337億!烏蘭察布發布冬季清潔取暖三年實施方案
- 上一篇: 山東8地明確提前供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