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辦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
發表于: 來自:新華網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十四五”冷鏈物流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加強頂層設計和工作指導,推動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
《規劃》指出,“十四五”時期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結合我國國情和冷鏈產品生產、流通、消費實際,聚焦制約冷鏈物流發展的突出瓶頸和痛點難點卡點,補齊基礎設施短板,暢通通道運行網絡,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健全監管保障機制,加快建立暢通高效、安全綠色、智慧便捷、保障有力的現代冷鏈物流體系,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規劃》明確五方面原則,即市場驅動、政府引導,統籌推進、分類指導,創新引領、提質增效,區域協同、聯動融合,綠色智慧、安全可靠。到2025年,初步形成銜接產地銷地、覆蓋城市鄉村、聯通國內國際的冷鏈物流網絡,基本建成符合我國國情和產業結構特點、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冷鏈物流體系。布局建設100個左右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基本建成以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為核心、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和兩端冷鏈物流設施為支撐的三級冷鏈物流節點設施網絡。冷鏈物流規模化組織效率大幅提升,技術裝備水平和標準化、智慧化、綠色化水平明顯提高,成本水平顯著降低,服務能力顯著增強,形成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龍頭企業。農產品產后損失和食品流通浪費顯著減少。基本建立“政府監管、企業自管、行業自律、社會監督”的監管機制。展望2035年,全面建成現代冷鏈物流體系,設施網絡、技術裝備、服務質量達到世界先進水平,行業監管和治理能力基本實現現代化。
《規劃》作出五方面工作安排,包括打造“三級節點、兩大系統、一體化網絡”融合聯動的“321”冷鏈物流運行體系、構建冷鏈物流骨干通道、健全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完善冷鏈物流監管體系、強化冷鏈物流支撐體系;部署七方面重點任務,即夯實農產品產地冷鏈物流基礎、提高冷鏈運輸服務質量、完善銷地冷鏈物流網絡、優化冷鏈物流全品類服務、推進冷鏈物流全流程創新、強化冷鏈物流全方位支撐、加強冷鏈物流全鏈條監管。
《規劃》從加強組織協調、強化政策支持、優化營商環境、發揮協會作用、營造輿論環境等五方面對做好實施保障提出明確要求。
多部門詳解落實規劃路線圖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在13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規劃聚焦“6+1”重點品類,包括肉類、水果、蔬菜、水產品、乳品、速凍食品等主要生鮮食品以及疫苗等醫藥產品,聚焦制約冷鏈物流發展的突出瓶頸和痛點難點卡點問題,對“十四五”時期冷鏈物流發展作出全面部署。
張江波說,冷鏈物流對減少農產品產后損失、擴大消費品優質供給、保障食品藥品消費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為充分發揮冷鏈物流對促進消費、改善社會民生的重要作用,規劃重點從三個方面進行系統謀劃。
一是在宏觀層面,完善網絡架構,拓展冷鏈物流服務網絡覆蓋“廣度”和“深度”。建設“四橫四縱”8條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串接農產品主產區和19個城市群,形成內外聯通的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打造“三級節點、兩大系統、一體化網絡”的“321”冷鏈物流運行體系。二是在行業層面,創新組織模式,創新性地提出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建設。三是在運行層面,打造消費品雙向冷鏈物流新通道,促進農民增收和消費升級。
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副司長宋丹陽說,下一步將加快補齊“最先一公里”冷鏈物流短板,優化產地冷藏保鮮設施建設,建立產地冷鏈物流服務體系,健全要素支撐保障體系。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張大為說,下一步將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推動冷鏈運輸技術裝備升級,創新冷鏈運輸服務模式,健全冷鏈運輸法規制度和標準。同時強化進口冷鏈食品物流重點環節和重要人員疫情防控要求。
“商務部將在流通領域重點抓好三項工作,著力增強三種能力。”商務部流通發展司副司長李剛說,一是抓產地流通基礎設施建設,增強商品化處理能力;二是抓跨區域農產品批發市場和干線冷鏈物流建設,增強流通主渠道冷鏈服務能力;三是抓終端零售網絡“冷環境”建設,增強冷鏈配送能力。
供銷合作總社經濟發展與改革部副部長、一級巡視員馬繼紅說,供銷合作系統將建設農產品冷鏈物流服務網絡,服務對象重點是小農戶及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同時為政府宏觀調控、應急保供提供支撐,兼具經營性和公益性的特點。
- 下一篇: 格力再次護航助力“中國速度”!
- 上一篇: 西屋康達獲評“廣東省知識產權示范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