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國倫:九層之臺,起于累土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眾所周知,現如今空調系統是建筑中能耗最大的、但也是節能潛力最高的,是建筑節能的重點。而為了節能減排、降低成本,“高效機房”近兩年可謂是乘坐了發展的高速列車急速前進。“以前對于高效機房是沒有一個具體的衡量標準的,傳統的制冷機房能效比大多不超過3.0,國內最早開發地方標準按照冷量大小不同,高效機房分為三級:三級3.5、二級4.1、一級5.0,能效比大于5.0的就可以成為超高效機房。”廣州市設計院副總工程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屈國倫在接受《暖通空調資訊》的采訪時對于高效機房進行了簡單的解讀。

在屈國倫看來,高效機房現如今處于一個剛剛起步的階段,很多技術都有待成熟,之前大家對于機房的能效并沒有過度的關注,而隨著高效機房的飛速發展,行業內也意識到機房要注重能效,隨之而來的就是如何衡量能效比的準確性也是一大問題,只有更精確的能效比,才能反饋到節能管理。基于此,行業的自律性以及更多的標準才能促使高效機房這個行業的健康發展。不過,對于剛剛起步的高效機房種種問題并不是一個壞事,正是問題激發我們去思考,做系統周密的調查與研究,才有最終的解決辦法。不管是驗收標準、建造標準還是設計標準等,都是需要時間去完善的。但是屈國倫相信隨著行業的發展一定會越來越朝著積極的方向,高效機房的未來可期。
“而衡量高效機房優劣最重要的就是能效比,無疑是越高越好。但是地域差異帶來的環境因素也會對能效比帶來影響,南方地區如果能達到5.0,同樣的在北方地區可以達到5.5左右。并且高效機房并不是一個產品,它的技術涉及到方方面面,主機是基礎,設備的采購、施工調試、運維管理全過程都會影響最后的結果,就像‘木桶效應’,有一點做的不夠完善,結果會給你最終的反饋,能效比就達不到應有的水平。所以說高效機房全過程都是需要嚴密且優質的技術支撐的。”屈國倫說道。
“高效機房的興起也側面成為了我們現如今選主機的參考,以前對于主機的選擇主要就是看品牌,因為好品牌的技術與質量有所保證,而現在大家更多的考慮是能效比,因為高效機房主機是直接決定最終的能效,如果沒有一個好的主機,無論后期的設計與搭配多么完善也永遠達不到額定的要求。因此也給對于在技術上深耕的品牌在未來的發展帶來了很好的契機。”屈國倫坦言。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隨著我國“碳中和”、“碳達峰”政策的相繼出臺,對于不管是建筑行業還是我們空調行業都帶來了很大的挑戰,而機遇也深藏其中。政策是宏觀層面的,而如何實現宏觀下的目標,就要從微觀層面做起,屈國倫指出:“我認為不管是‘碳達峰’、‘碳中和’還是高效機房,都是一個倒逼機制,給了我們目標,也就給了我們努力的方向,前景都是以結果為導向的。萬丈高樓平地起,做好每一個系統,每一個項目,方可在這個行業持續深耕。”
- 下一篇: 江蘇官宣:不管是毛坯/精裝新建住宅必須配備新風系統
- 上一篇: 魏崢:技術引領,標準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