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 江億:臨時“脫軌”并不能左右行業趨勢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疫情使然下的臨時性“脫軌”,由客觀因素引發的“崩盤”,并不能完全代表和反映行業的發展趨勢。這是江億院士在接受i傳媒采訪時,就疫情對于行業影響的看法。在其看來,只要根據現行的行業標準規范執行,并在落地過程中加強管理,那么疫情的沖擊一定是短暫的,不會有持續而深遠的影響。
“新冠肺炎其實跟非典如出一轍,都跟通風和空氣環境密切相關。所以在當初非典爆發之后,很多人都覺得將會徹底改變建筑的通風方式,但事實上并沒有。所以這次新冠肺炎的傳染力盡管并不遜色于非典,但大家的應對方式就理性得多了,并沒有針對空調器消毒,反而更多是追根溯源的解決問題。而咱們目前的這套設計系統并沒有找出重大的致病缺陷,除了有些特殊的地方確實存在問題,需要調整之外,整個大方向是沒有問題的。”
從專家學者、到制造企業、甚至是各類高校的研究人員等等,都在疫情期間貢獻出了自己的力量,江億院士也肯定了疫情期間無數暖通人的卓越貢獻,“新冠肺炎的特性決定了在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的推動下,都需要暖通人抗戰在一線。無論是火神山、雷神山,還是小湯山的建設中,都有大量的暖通人,設計院的人在其中起主要作用,此刻的房屋設計就不僅僅是看結構如何了,更要重視如何才能避免醫護人員傳染。除此之外,行業中的制造企業為了配合建設隔離病房、核酸實驗室,以及民用建筑的改造等等,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這都能體現出暖通人的社會責任感,當國家還沒有布置和安排的時候,就主動積極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包括向大眾宣傳,向有關部門建議,如何能夠在最少的投入和最低設備成本的條件下,來避免病毒的傳播。”
對于年輕一代設計師以及暖通人,江億院士也表達了自己的寄語,“第一條,是注重工程實際,腳踏實地,別好高騖遠,從實際的工程做起,在現場踏踏實實調查測試,監測設計方案中系統的實際運行狀況; 第二條,同時又絕不能忘記當初學的基本原理,從科學基本原理出發,去認識理解你看到的各種實際現象,去創新,去攀登。所以重點就是,既要腳踏實地,又要有高瞻遠矚,有清楚的目標跟準則,結合好兩部分能力,將來就一定會成為一個優秀的、有創新的暖通工程師或者是暖通專業人員。”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學術年會上,江億院士在主持的《數據中心節能設計與運維》論壇中,也特別強調了要在腳踏實地的從規范標準上把握好方向的基礎上,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調整,才能更高效地實現目標,“從正確的方向走才能少走彎路,才能更快更好地取得想要的結果。”
- 下一篇: 國內消費理念升級 加速健康空調發展
- 上一篇: 頓漢布什:唯進步,不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