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潮”持續走高 格力洛陽論“匠心中國造”
發表于: 來自:格力
2020年上半年已結束,在對抗新冠疫情的這場世界級大考中,全國人民的愛國情懷和民族歸屬感日益高漲,中國品牌在積極抗疫、驅動內在消費循環、對抗風險等諸多方面更是表現出了前所未有的韌性。
其實,在日用、家電、餐飲、旅游、服裝等各消費行業,越來越多的國貨品牌正在服務國人的生活。在2018年天貓“雙11”活動期間,237個成交破億品牌中,國貨品牌已經超50%,并保持此后持續增長態勢,一定程度上意味著國貨時代已經來臨。
當下,國潮為何持續走高?
其背后的根本推動力其實是企業的經營思維正在發生著本質性的變革。以直播為代表的互聯網技術發展的日益成熟,讓持續經營消費者信任關系、創造產品極致場景應用體驗變得無比重要。
而正是在這一大勢之下,有著硬核家底的實力派企業自然更是快馬加鞭。
這不,8月1日,家電“老大哥”格力持續發力,將要在老工業基地河南洛陽舉辦大型直播活動,以“匠心引領,時代擔當”為主題,以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形式,全方位地展現格力全產業鏈的深度布局,同時向全國用戶展示洛陽匠心制造成果,合力共掀國貨新高潮。

(圖為格力全國巡回直播洛陽站海報)
“匠心中國造”是怎樣煉成的?
作為制造業的領軍企業,格力電器“讓世界愛上中國造”的口號喊出了中國品牌的底氣,也將中國制造潛心打磨、推動品質升級的決心展示了出來。
以格力電器為例,“匠心中國造”是怎樣煉成的呢?答案是,追求完美質量。
在格力,每一臺空調都有一段必經之路。一臺空調從前期物料采購,到完成流水線生產,再到交給消費者,全程要經歷862項質量檢測工序。
一款新產品從研發設計到上市,要經過可靠性實驗、高低溫實驗、噪音實驗、電器安全實驗、淋雨實驗、高空摔打實驗……只有順利“走”完了這段“極限挑戰”,才能保障交付到用戶手中的格力空調品質無虞。
為了造出一口好鍋,格力的研發人員耗時兩年,反復實驗用掉4.5噸大米,終于研發出了能煮出更好口感的米飯的大松IH電飯煲,讓“中國人漂洋過海買電飯煲”成為歷史。
“質量關乎兩個生命,一個是消費者的生命,一個是企業的生命”。正是將質量視為生命,格力等中國制造品牌才逐漸贏得了市場的認可和信賴。
2018年,格力電器獲“中國質量獎”,象征其質量管理水平獲得國家認可。2019年,格力大松IH電飯煲、大松金康煲等7款產品入選國家消費升級重點產品;據中國標準化研究院顧客滿意度測評中心等共同發布的2019年10類家電產品顧客滿意度調查顯示,格力電器在空調品類中的顧客滿意度綜合評分和各項指標均位居行業第一,連續八年蟬聯顧客滿意度榜首。

(圖為格力電器所獲“中國質量獎”證書)
“匠心中國造”引領時代擔當
急劇變化的時代,許多企業喜歡追風口、投身金融領域,賺快錢,而格力電器卻持續加碼重資產投資,全面布局產業鏈。在洛陽,格力的“大手筆”接連不斷:
2018年初,格力智能裝備產業化項目落戶洛陽,布局機器人、數控機床等智能裝備產業化系列項目,進行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工業自動化的研發和生產等業務,參與洛陽及周邊地區技術改造和智能裝備產業升級項目,普及推廣自主品牌的智能裝備制造技術及裝備。
2018年10月,格力電器洛陽中央空調智能制造基地開工建設。該項目85萬平方米的智能化廠房內集納了家用空調以及西北、華北地區該公司唯一從事商用空調器生產制造的生產組裝基地。項目全部投產后,年產值預計可達100億元,可提供4000多個就業崗位,并吸引大量的產業鏈上下游配套企業集聚。
而就在本月,該基地生產的首套“洛陽造”格力空調成功下線,產品包含技術專利200多種,在降低靜電噪音、空氣調節器內機風道對流噪音、空氣調節器外機噪音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圖為“洛陽造”格力空調生產線 來源:河南報業)
2019年,格力洗衣機、晶弘冰箱生產基地項目,再次落戶洛陽,主要從事格力洗衣機、干衣機、晶弘冰箱及配套產品的生產業務,項目全面建成投產后,年產值逾100億元,能夠提供約3000人就業崗位。
從機器人到空調再到洗衣機冰箱基地建設,格力全國巡回直播走進洛陽,看中的顯然不是短期產值與利潤,而是期望通過打通從生產到銷售的各個環節,為消費者提供更立體更完美的匠心產品,進而帶動當地更多優秀品牌的發展,引領時代擔當。
“很多人都說輕資產發展更快、更賺錢,但是我們不能僅僅考慮自己的利益,而放棄對整個社會環境的推動作用,這也是格力一直堅持擴展重資產的原因”,董明珠如此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