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唐俊杰:加強冷鏈物流產業規劃助力農村電商
發表于: 來自:北京商報
2020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在這個特殊的年份,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聚焦哪些議題?北京商報即日起開辟“全國兩會前瞻·對話代表委員”專欄,一同展望和解讀代表委員們關心的話題。

農村電商在近兩年快速發展,為農村脫貧攻堅提供了新的增長點。根據日前發布的《2020全國縣域數字農業農村電子商務發展報告》,2019年全國2083個縣域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2693.1億元,同比增長28.5%,其中832個貧困縣農產品網絡零售額為190.8億元,同比增長23.9%。然而,農村電商快速發展的同時,物流方面的弊端也更多地暴露出來。5月7日,農業農村部下發《關于開展“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工作的通知》,計劃在2年內建成100個示范縣,實現農產品出村進城便捷、順暢、高效。針對這一問題,十三屆全國政協委員、北京二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工程師唐俊杰今年兩會的提案就是加強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的規劃指引。
北京商報:在農村電商發展方面,您最關注的是哪一部分?目前來說還存在哪些難點待解決?
唐俊杰:農產品銷售往往依賴物流,尤其是冷鏈物流。冷鏈物流上聯生產、下聯消費,是構建穩定農產品供應體系的基礎性產業。在看來,全國冷庫總量連續多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長率,但從產業扶貧效果看,貧困地區冷鏈物流產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我把它概括成“三重三輕”。一是“重生產、輕流通”。各地產業扶貧工作重點多是解決“種好、養好”的問題,對農產品采后商品化處理設施建設支持力度不夠,產業可持續發展動力不足,易形成返貧隱患。
二是“重物資支持、輕智力幫扶”。不同農產品冷藏保鮮條件差異大,這就要求冷鏈物流產業發展政策制定者不但要懂生產、懂市場,還要懂產品特性、懂冷鏈物流。貧困地區普遍面臨專業人才短缺、信息欠缺、資源有限等困難,產業發展的智力支撐不足。
三是“重項目實施,輕頂層設計”。貧困地區均意識到冷鏈物流對建成長期穩定產業扶貧機制的重要性,急于補齊冷鏈短板,但有地區在頂層設計不足時盲目上馬項目,導致部分冷鏈設施“剛落成就落后”、“一建成就閑置”,大幅降低了扶貧資金的使用效能。
北京商報:針對這些難點,您的提案有哪些具體建議?
唐俊杰:我建議,一是設立專項資金,支持貧困地區做好頂層設計。冷鏈物流產業頂層設計應在總體規劃的統領下,在對當地發展基礎、發展環境和市場需求等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差異化定位,使產業發展既能立足自身,又能與周邊地區協同聯動,實現冷鏈物流基礎設施連線成網,建成穩定高效的供應鏈。建議由扶貧辦牽頭,從扶貧專項資金中導流一部分,定向支持貧困地區做好冷鏈物流產業頂層設計工作,為冷鏈產業發展找準方向。
此外,聚焦深度貧困民族地區,以冷鏈物流帶動三產融合,提高脫貧質量。2020年脫貧攻堅決勝難點在深度貧困地區,深度貧困地區攻堅難度最大的就是民族地區。因此,建議聚焦深度貧困的民族地區,加強智力幫扶,以頂層設計為指導,以市場為導向,統籌多種幫扶政策,推動打造穩定的農產品供應鏈體系,促進三產融合發展,助力脫貧、防止返貧。
為進一步提供冷鏈項目全生命周期智力支持,可由扶貧辦委托專業組織建立面向全國的專家團隊。建議由扶貧辦協調有關部門,委托中國制冷學會牽頭組織社會資源,組建面向全國的冷鏈物流專家團隊,為貧困地區提供涵蓋產業規劃研究,技術研發,項目決策、建設和運維支持,以及人才培訓等環節的全生命周期智力幫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