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參戰 全民抗“疫”更有力量
發表于: 來自:格力
疫情爆發以來,社會各界積極響應、全力奮戰。無論是一線抗疫、物資馳援,還是防范科普、社區維護,全體人民堅定一個目標,拓展多條路徑,在這場曠日持久的“國民大考”中彰顯出中國決心和中國實力。
如果說全民參與是打贏這場防疫“阻擊戰”的群眾基礎和精神支撐,那么科技創新則是不可或缺的實力保障。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類同疾病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學技術,人類戰勝大災大疫離不開科學發展和技術創新。”當下,防疫工作正處在最吃緊、最關鍵的階段,要想取得“戰役”的全面勝利,必須把技術創新擺在重要位置。
縱觀抗疫工作的全局,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愈發突顯,而科技創新工作也生發出相輔相成的兩方面,為疫情防治工作的有序推進提供全面支持。
一是最直接的疫情研究和藥品研發。從病毒溯源、傳播機理到藥物研制、醫療裝備研發,這些與疫情息息相關的科技與前線救治緊密配合,不斷提高臨床的治愈率和康復率。
另一個則是間接的輔助和工具保障,它覆蓋了醫療救治的環境需求以及疫情防控的監測、管理需要。疫情期間,北斗導航研發的高精度定位設備為火神山、雷神山醫院的測量標繪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阿里向全球公共科研機構免費開放AI算力,助力藥物和疫苗的研發;中國電信向火神山醫院交付云資源并建成火神山醫院和解放軍總醫院的遠程會診系統;中國建材研制高精度紅外鏡頭,幫助快速、精確地測量人體溫度;格力電器研發可殺新冠病毒的空氣凈化器,為一線醫護人員的健康保駕護航……
“防疫戰從某種層面上來講也是科技戰”。我們可以看到,疫情期間,各大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充分發揮各自所長,憑借積累的創新實力和科技成果使疫情防控更精準、更高效、更智能,既增強了我們面對大型公共衛生事件時的抗風險能力,也為整個社會的秩序恢復和平穩運行注入了強心劑。
我國擁有完善發達的產業體系和科技實力。在“科技戰疫”的過程中,擁有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互聯網科技公司呈現給我們的更多是平臺、信息、資源優勢,而傳統的制造企業則更多地展現出抗疫產品的研發和生產能力。
不久前,以格力電器為代表的制造企業依托在裝備和模具領域的技術積累“跨界”生產起了口罩等抗疫物資,用科技支援防疫“戰場”。而后格力殺病毒空氣凈化器KXJFA300-A01的研制成功則是其用科技抗擊疫情的又一突破。據了解,該凈化器搭載CKER病毒凈化系統,對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每小時的殺滅率可以達到99%以上,對冠狀病毒(HCoV-229E)每小時的殺滅率則高達99.99%。此外,它還能高效去除氣溶膠及顆粒物,阻斷病毒的空氣傳播路徑。在國際疫情形勢不斷蔓延,國內疫情防控進入攻關期的當下,這一技術發明無疑為疫情防控按下了“加速鍵”,也讓我們擁有更多戰勝疫情的信心和底氣。
我們常說“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此刻,科學技術也是我們抗擊疫情的重要“戰斗力”。各行各業的科技創新成果在抗疫戰場上得到廣泛應用,極大地提升了我們抗擊疫情的實力。我們期待奪取疫情攻堅戰的全面勝利,也期待更加發達、先進的中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