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材料連續暴漲,暖通行業制造企業們明天“漲價”?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自2020下半年以來,與行業相關的原材料表現出不同的走勢,制冷劑、聚氨酯等原料出現回落,而金屬原料的價格卻一路狂飆突進,譬如冷軋板,但是其中最被行業人士所關注和憂心的,就是銅價在近四個月里的瘋漲。



銅價漲了38%,PVC漲了35%;
鋁材漲了37%,鐵漲了30%;
鋅合金漲了48%,不銹鋼漲了45%。
這是近期頻繁出現在多個制造企業朋友圈中的一串數字。

截止發稿前,滬銅價格繼續高開高走,續創兩年來的新高。滬銅主力合約盤中漲超3.6%,最高至57680元。滬銅2012:57370元/噸,漲1790元/噸;滬銅2101:57420元/噸,漲1810元/噸。
近期,銅價飆升至逾六年來的最高水平,正在邁向連續第八個月上漲,這將是銅價自2011年以來的最長連漲。
不難發現,上游銅、冷軋板、不銹鋼等重金屬原材料的漲價是對下游生產鏈價格沖擊的最直接的因素,所帶來的板換、銅管、鈑金、壓縮機等零配件受制于原材料價格開始持續走高。

此外,除了金屬價格上漲之外,PVC等指數也節節攀升,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除了上游供應鏈起往后的每一道生產工序都必然產生漲價的連帶反應之外,很多經銷商需要在安裝過程中自行采購的輔材也將出現價格波動。
在飽受疫情摧殘的市場環境下,控制成本已經成為了每個制造企業重點關注的課題,但是原材料價格的水漲船高,不僅在持續壓榨著制造企業的利潤空間,同樣也在壓榨著經銷商的利潤,如果這樣的現象持續時間過長,利潤的枯竭顯然將進入倒計時的階段。
“漲”與“不漲”一念之間,正在嚴重困擾著行業發展。
實際上,多年以來,雖受迫于外部環境的影響,但是企業對于漲價一直持有謹慎的態度,更多時候都是通過技術的升級以及精細化管理來降低成本支出,從而盡可能的避開設備的漲價。
但是,2020年經濟大環境的下行走向給行業帶來了不少暗流,疫情的爆發也讓制造企業難上加難,愈加趨于白熱化的市場競爭,以及幾乎達到利潤透明化的產品,對于制造企業和經銷商來說都形成了一個更加沉重的負擔,再加之現下金屬原材料價格持續走高的不利因素,漲價成為了眾多制造企業不得不為之的“B計劃”。
此次銅價漲價的大潮對于主機以及零配件制造企業來說,實則是機遇與挑戰并存。


跳出漲價浪潮下企業所承受的采購壓力和價格壓力來看,此次漲價潮恰恰給了一些為了在低價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而不得不壓縮自身利潤盲打價格戰的企業,一次提升產品價格、提高企業自身盈利的契機。
但另一方面,成本的增加也并不應該成為漲價的借口,更不應該成為主機制造企業和經銷商重塑“暴利”的借口,一切都應該建立在合理的利潤空間的前提下,而不是借由成本的增加打破現有的供需平衡。

因此,企業需要用辯證的眼光和理性的思維看待市場趨勢,合理規劃“漲不漲”、“漲多少”的發展戰略。同時,紛沓而至的漲價新聞,也讓整個社會意識到漲價是共性問題,終端用戶對于現今的漲價也會有理性的理解。
在終端市場的運作上,價格不是唯一。企業與經銷商應因地制宜的推動品牌的發展開拓與轉型升級,并充分意識到過硬的技術和產品質量才是留住消費者的關鍵。
各企業需要謹慎應對此次原材料普漲所帶來漲價潮,合理控制自身的利潤空間。首先,企業還要是提高自身資源利用的效率,包括管理效率的提升,通過創新技術手段來降成本;另外,包括能源資源的成本、物流的成本、企業融資的成本,則需要在政策方面持續發力。如何在成為既定事實的外部困境中做好企業發展規劃、產品的布局思路、結構的優化調整、渠道管控等等,才是企業在市場長久立足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