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農村大范圍清潔取暖享受1000元補貼
發表于: 來自:互聯網
近日,在魚臺縣竇閆李村,由當地政府聯合海爾集團共同推進的“煤改電”工程正在進行最后的安裝調試工作。“以前用土爐子的時候,煤灰多,還得提煤,又臟又不安全。現在有國家給安裝的空調和電暖氣,用上既放心又舒適,也不用擔心晚上爐子滅,屋里也干凈多了。”村民張俊峰難掩內心喜悅,不僅取暖設備的更換不用花一分錢,每個采暖季還能享受1000元的補貼。
為積極推進轄區內“煤改電”工程,今年8月以來,魚臺縣搶抓機遇,大力推廣實施太陽能多能互補、蓄熱式暖扇機、空氣源熱泵熱水機等多種改造方式。“縣里財力不足,面對清潔取暖的艱巨任務,采取靈活方式與海爾集團合作,既拓寬了政府融資渠道,緩解了地方財政壓力,又推動了清潔取暖工程的順利實施。”魚臺縣住建局城市建設中心主任李平忠表示,在資金方面,前期主要由企業投入,地方政府則根據雙方合同約定分期支付。
李平忠介紹,項目還衍生出濟寧市眾達新能源有限公司,可實現后期取暖設備等產品在本地生產、本地納稅,并為當地提供了大量就業機會,實現了以“市場換項目,項目換企業進駐”。魚臺縣計劃改造農村地區清潔取暖建設49704戶,其中市政管網集中供熱2862戶,區域集中供熱4533戶,氣代煤15000戶,電代煤27309戶。截至目前,已完成計劃任務的103%,超額完成任務目標。
推進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是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農村生活方式革命的重要內容。魚臺縣走出的這條“企業為主、政府推動”的清潔取暖改造之路,正是山東省各地積極探索、闊步推進清潔取暖建設的縮影。據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城市建設處處長王強介紹,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改善群眾取暖方式,自2017年以來,山東省各地統籌區域內能源資源供應、環境約束、經濟承受能力和取暖用熱特點,按照宜氣則氣、宜電則電、宜可再生能源則可再生能源、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原則進行,因地制宜,分區域推進清潔取暖。主要采用集中供熱、氣代煤、電代煤、地熱能、生物質能等清潔能源供暖。
2017年,濟南等7個通道城市農村地區實施“煤改氣”“煤改電”,共完成57.04萬戶;2018年,將清潔取暖工作拓展到全省,截至2019年底,全省農村地區共完成293.8萬戶,其中通道城市234.42萬戶、非通道城市59.38萬戶;2020年計劃農村地區新增214.46萬戶,其中通道城市175.55萬戶、非通道城市38.91萬戶,目前已開工217.05萬戶,完工207.16萬戶。
“已開工項目都將在今年11月15日取暖季開始前完工。”王強介紹,按照國家統一部署,今年年底前,濟南、淄博、濟寧等7個通道城市將實現平原地區散煤基本清零,全省農村地區將有超過500萬戶實現清潔取暖。此外,9個非通道城市將主要按照國家清潔取暖規劃進行推進,到2021年農村地區清潔取暖率達40%以上。
- 下一篇: 天加助力揚子江國際會議中心
- 上一篇: 海爾再進雄安,成功中標雄安商務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