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南疆四地州有28.9萬戶居民用上電暖氣
發表于: 來自:新疆日報
從2019年的供暖季開始,南疆四地州許多農牧民的取暖方式迎來了巨大的變化——從過去的靠燒煤取暖,逐步轉變為電采暖。為了惠及更多群眾,自治區重點民生工程——南疆四地州煤改電(一期)工程目前正在緊張施工,預計今年冬季南疆四地州有28.9萬戶居民用上電暖氣。
供電可靠又提檔
進入8月,位于和田市北郊的220千伏輸變電工程在緊張施工中。
這是今年和田地區煤改電工程中最重要的咽喉性工程之一。和田電網長久以來以單線供電,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已經不能滿足當地日益增長的用電需求。這兩年推進的煤改電項目,對和田電網供電能力提出了新要求。
“這個工程目前已經進入建設倒計時階段,建成投運后,能在和田地區形成一個連接和田、墨玉、洛浦的220千伏環網,不僅有效解決和田電網110千伏變電站串供等問題,還能為煤改電工程提供強有力的電網支撐。”8月2日,新疆送變電有限公司和田市北220千伏變電站新建工程施工項目部經理向時安在電話里告訴記者。
為了應對煤改電用戶增長帶來的電力負荷增長,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已經啟動了煤改電配套電網建設,全面提升新疆主電網向南疆尤其是向和田地區的輸電能力,提高煤改電區域供電能力。
今年,煤改電一期工程將建成投運220千伏項目5項,新增變電容量144萬千伏安,新建220千伏線路長度約218.8公里;新建110千伏變電站10座,新增變電容量75萬千伏安。
“相比去年,今年煤改電配套電網工程將繼續擴大覆蓋范圍,投資也向電網條件相對薄弱區域傾斜,進一步完善邊遠和貧困縣市農村電網,提高當地供電能力和供電質量,確保貧困縣市農村煤改電居民溫暖過冬。”國網新疆電力有限公司發展策劃部主任助理呂盼說。
取暖省錢又干凈
7月,在墨玉縣奎牙鎮奎牙村煤改電配套電網項目現場,施工負責人阿卜杜熱合曼·艾則孜正帶著工人們忙著入戶安裝電表。
村民茹仙古麗·努爾麥麥提看到施工人員開始安裝電表后,高興不已。她開了一家小飯館,冬天營業時只能一直燒爐子保持室溫,火爐不僅占用了店內的空間,還為她增添了買煤運煤的麻煩。今年的供暖季,茹仙古麗能像城里飯店一樣用上暖氣了。
在烏恰縣黑孜葦鄉,農民圖爾迪拜克·圖爾干也是煤改電工程的受益人之一。以前,他家里過冬都是燒煤,房子里總是一層灰,房子里的人也變得灰頭土臉的,每年過冬買煤要花3000元左右,2019年煤改電工程實施后,他家不僅房子干凈了,一個冬天燒電暖氣還能省下1000元左右。
“現在電暖氣片都掛在墻上,打開開關,一晚上都是暖和的,再也不用半夜起床加煤,也不用擔心煤煙中毒的情況。”圖爾迪拜克說。
2019年,自治區印發《南疆四地州煤改電工程(一期)實施方案(2019—2021年)》,擬用3年時間在喀什地區、和田地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實施完成89.2萬戶煤改電,每戶按50平方米供暖面積配置供暖設備。
2019年,自治區已完成31.6萬戶電取暖任務,2020年計劃完成28.9萬戶。
清潔能源天更藍
7月4日,疏附縣塔什米里克鄉農民阿布都熱合曼·吾布力望著裝好的電暖氣臉上笑開了花。他告訴記者,小時候,家里冬季取暖主要靠木柴、牛糞等,后來開始用煤采暖。
“燒柴和燒煤使這里冬天的空氣變得很差。”阿布都熱合曼回憶。
南疆四地州生態脆弱,風沙大,干旱缺水,植被生存也比較困難。燒柴取暖不僅會導致大量植被遭破壞,還會造成大氣污染。
同時,南疆又屬于缺煤地區,距離疆內準東、哈密等煤炭資源富集區較遠、運輸成本高,導致煤炭到戶價格較高。
國網喀什供電公司煤改電現場指揮部總指揮、國網喀什供電公司副總經理韓偉跟記者算了一筆經濟賬:煤的綜合利用率低,只有50%,另外50%是浪費的,二氧化碳也排放到空氣中去了。特別是在南疆四地州,1噸煤1000多元,一戶一年平均燒2.5噸,近3000元。電采暖按照自治區采暖電價標準1度電0.2元計算,每戶家庭一個采暖期約用5700度電,計算下來約1100元左右,這能大大減輕農民負擔。
從資源的角度看,南疆屬于我區太陽能資源豐富地區,風能資源也較為豐富,煤改電工程一方面將大幅提高南疆農村電氣化水平,同時也有助于顯著提高南疆新能源消納能力。
數據顯示,實施南疆煤改電一期工程后,截至今年底預計可節約標準煤95萬噸,減少排放二氧化碳246萬噸、煙塵0.95萬噸、二氧化硫2.28萬噸,清潔能源能讓天空變得更藍。
- 下一篇: 成都站沒看夠的,8月26日濟南站科希家等你來
- 上一篇: 【2020半年報】:安徽市場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