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H1中國宅配機電產業新風市場問卷報告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行業的走勢向來與整體社會經濟環境息息相關,與居家環境強關聯的宅配機電產業更是如此。如果說此前新風市場已經步入了平穩發展的階段,那2022上半年,部分區域反復的“靜態管理”、物流的阻塞遲滯、房產滑坡后的難以提振、消費信心的受挫等等諸多內因,則讓這艘平穩前行的大船觸到了隱伏其中的礁石而難以續航。
是稍作整頓鼓風揚帆,還是擱淺沉底格局重塑?各主流制造企業又將如何布局和規劃以應對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站在年中這一節點,總結和展望已成為了一項常規工作。作為行業第三方媒體,也理應記錄好行業的切實的發展狀況,以便為行業后續發展做一些參考。基于此,i傳媒《宅配機電》依照慣例策劃了《2022上半年中國新風行業問卷調查報告》,并面向行業內的主流制造企業進行定向問卷調查,針對收集到的39份報告中的數據和觀點進行整理和分析,最終匯編出這份問卷調查報告,希望能夠給當前的新風行業發展帶來一些新的方向。

特別需要說明的一點是,由于圖表中的數據取自調查問卷,在調研過程中,會受到企業類型不同、調研渠道商主觀觀點等各類不可控的因素影響,所以此數據僅為定性的問卷調查數據,帶有一定主觀性,不能作為市場真實數據。本文的相關分析只作為定性的分析,也僅僅只是從側面佐證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如有偏差敬請見諒。
供應、需求,兩端受阻
單從問卷調查的結果來看,參與調研的企業對于2022上半年行業整體情況的判斷都不甚樂觀,認為市場同比去年持平或下滑的制造企業占比高達68.8%。如果再輔以制造企業上半年的出貨同比情況來看,結果幾乎與一季度問卷背道而馳。2022上半年,半數以上的制造企業出貨量同比都僅能維持,下滑的比例更是高達三分之一。

這其中,疫情的反復、波及范圍的擴大,以及因疫情而停擺的生產制造、短缺的原材料供應、遲滯的發貨物流等等,都是制造企業需要直面的“不可抗力”。2022上半年,以上海為代表的部分區域均受到了疫情不同程度的沖擊,部分工廠、倉庫設立于上海,以及周邊華東區域的主流制造企業在疫情的“靜態管理”下都被迫停工了一段時間。而作為配件、芯片、輔材、輸配等集聚地的華東區域,不僅影響了新風產業鏈的順利運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波及到了渠道端的銷售和安裝。此外,物流受阻引起的交付延遲、用戶裝修進度的拖慢等等,也拉升了客訴的比例。
而就需求端來看,消費信心的受挫以及動力不足也對典型“改善型消費品”的新風系統帶來了一定程度的沖擊。在疫情的影響下,居民與企業的經濟活動半徑縮小,拖累消費增速。一個直觀的路徑是,對于受到直接影響的接觸性服務業,商業活動減少將導致雇員收入下降,使得居民總需求下滑,阻礙消費需求恢復;另外,面對未來不確定性,居民也會增加預防性儲蓄,降低消費支出比例,2022年6月人均消費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為63.7%,這一比例較去年同期低1.3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消費,尤其是非必要性和改善型消費的相應減少。基于此,新風市場的走低自然并不意外。
不僅如此,地產暴雷的影響和壓力也在逐步傳導至配套滲透率日益趨高的新風市場。據中國房地產報發布的2022年6月精裝工程快報顯示,2022年1月~6月,中國商品住宅精裝項目新開盤累計數量943個,同比下降42.1%;開盤房間累計數量70.5萬套,同比下降48.9%。作為傳統新風行業的焦點市場,需求量大、份額高的精裝配套市場幾乎左右著行業的發展態勢,而精裝項目新開盤數量如此大幅度的下滑對于新風行業而言,無疑也是極大的利空。而身處其中的新風制造企業不僅需要直面資金和貨物流轉的壓力,同時也需要積極探索求生之路,拓寬產品和應用市場的邊界。
零售、公裝,機遇猶存
可喜的是,即便對2022上半年的整體走勢判斷,絕大多數樣本品牌都持下滑觀點,但對2022全年的預期判斷則有56.3%的制造企業是認為其可以持續上揚的。

事實上,疫情“黑天鵝”,以及伴隨其左右出沒的“灰犀牛”,盡管對2022上半年新風行業的影響頗大,但市場也并非機遇全無。隨著疫情防控的常態化管理和市場供需的動態回升,部分制造企業在6月已然明顯感受到了市場回暖的信號,同時疫情期間零售市場積累下的訂單以及延緩施工的工程項目也開始積極轉化兌付。
從整體保有量而言,目前國內新風市場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一方面,政策和市場都在積極拉升消費者對于新風產品的認知提升,另一方面,部分制造企業認為此前迫于疫情防控要求停滯的現狀只是暫時性的,市場的需求并不曾消失,疫情結束后勢必會出現一定程度的“趕工忙”。此外,也有制造企業正積極引導經銷商將目光聚焦于以高凈值人群為代表的中高端用戶,此部分目標群體抵御風險能力更強,受外部環境影響也較小。
巨頭發力將推動新風系統的認知度和普及度,助力新風零售和公裝市場迅速擴容。從2021年下半年開始,從日系到國產規模型家電系暖通空調巨頭品牌都頻頻出招吹響進軍新風市場的號角。有部分專業新風制造品牌表示,規模型制造企業過硬的產品研發能力,或將推動久未革新的新風產品市場誕生全新一代的技術和產品,并進一步促進市場規范化和標準化發展,加快產品技術革新迭代速度,以規模采購優勢,推動產品價格持續走低。當新風市場整體蛋糕變大,各個專業新風制造企業能夠分食的份量自然更重。
房產利好政策疊加,政府托底救市或將為精裝配套市場穩住下滑的腳跟,配套的新風部品也能贏得喘息之機。事實上,上半年各地出臺樓市寬松政策已超460次,覆蓋城市超200個,而就目前來看,政策的利好效果已在部分城市諸如蘇州、佛山等開始顯現,基于整體穩地產的政策基調和供應放量的大前提,2022年下半年或將有望走出低谷,呈現邊際復蘇。而房產市場的利好盡管傳導至新風行業或需一定周期,但黎明的曙光已然在望。值得一提的是,在房企降本增效的要求下,國產的高性價比產品和品牌顯然受到了更多關注和青睞。
技術、應用,持續拓寬
除去常規的市場應用領域和技術發展渠道,2022上半年新風系統呈現出了明顯的變化:不僅有更多企業看到了被動房這塊未被充分開墾的“良田”,同時也有以核酸檢測、教育、醫療、高端建筑等代表的市場助力新風市場煥發出勃勃的生機。當然,以殺菌、除濕等功能為代表的高階消費者需求也得到了更多制造企業關注和重視。

既有建筑和老舊小區項目的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以立柜式和壁掛式為代表的機型的銷量攀升。在2022年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金屬結構協會會長郝際平提交了多份提案,其中就有包括關于將新風凈水系統納入老舊小區改造項目中的提案。不僅如此,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將有序推進城市更新。在十四五期間完成2025年底前建成的21.9萬個城鎮老舊小區改造,2021年新開工改造5.3萬個。不難發現,城市更新下的存量房時代也將給以新風為代表的的舒適類部品帶來新的機遇。
政策風口下,新風行業工程市場應用領域得到延伸拓展。受《“十四五”時期教育強國推進工程實施方案》的影響,各級政府推出的一批新的教育建設項目,而2022年是擬在建市場教育行業的竣工大年,在“溫馨教室”的優秀先例下,新風系統的配套部品比例或將在教育市場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此外,政府大力引導建設的15分鐘核酸“采樣圈”背后,也有數以百億計維持室內正壓的新風處理設備的市場。在調查中,也有不少制造企業表示已然推出了核酸采樣亭專用的新風系統。
聚焦于新風品類產品技術的更迭和發展,除菌、加濕、空氣檢測等模塊的搭載,以及輸配系統的進階等等,也顯示出新風行業的內生動力。隨著居民消費意識的逐步提升、應用技術和領域的不斷拓寬,以及渠道商試圖借助新風系統作為支點,以“五恒”“健康”作為差異化競爭等重重因素的推動下,新風制造企業開始將除菌、濕度控制、空氣檢測等作為技術研發的核心,并逐步推出具有復合功能的產品。而輸配系統作為新風解決方案的必備要素之一,也得到了更多新風設備制造企業的關注,并以此為差異化的賦能方式,助力經銷商以更高的利潤爭奪市場份額。
- 下一篇: 2022上半年中國空氣源熱泵行業主機企業問卷報告
- 上一篇: 2022中國制冷展創新產品發布儀式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