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召回 凈水品牌亂象需整頓
發表于: 來自:互聯網
凈水行業最近可謂是多事之秋,先是飛利浦、3M、亞都的三款凈水器產品被召回,近幾日,北京市消協公布的一項凈水器比較實驗結果顯示,LONSID朗詩德和Alikes(愛尼克斯)這兩款水龍頭式凈水器整機衛生安全項目不符合國家標準要求,會析出有毒有害物質“砷”。

疫情讓大家對飲水飲食健康問題更加重視,但是頻頻爆出的產品問題讓消費者對凈水器這一產品打上了不少問號,到底什么樣的產品才是靠譜產品呢?中國家電網發布《飛利浦、 3M、亞都凈水器被召回,凈水行業問題依舊凸顯》文章之后,不少品牌都來“蹭熱度”,紛紛表示自家產品質量過硬,其中還有本次被消協點名的朗詩德品牌。凈水器市場亂象較多,再加上今年疫情影響凈水行業面臨下滑趨勢,企業想要獲得市場認僅僅依靠“嘴上說說”可不行。
從粗放向精細化過渡
品牌亂象需整頓
自2012年水污染事件之后,凈水行業開啟了一條快速通道,進入到2019年,凈水行業基本完成了在一二級市場的階段性普及,開始向三四級市場要份額,行業增速開始放緩,甚至在2019年行業出現負增長。今年上半年面臨疫情的沖擊,線下市場一度面臨腰斬,據奧維云網數據,2020年上半年末端凈水器整體市場銷額91.5億元,同比下滑33.8%,銷量426.7萬臺,同比下滑15.1%。
凈水行業正在從粗放發展向精細化運營過渡,近期頻頻被媒體曝出的凈水產品質量問題也揭示了行業存在不少亂象,從品牌來講就有不少。據相關統計,當前國內市場已經有超過5000個凈水器品牌。行業快速增長之時,各種各樣的廠家擠入這一賽道,而消費者想要從如此眾多的廠家中找到靠譜的企業,其實并不容易。
在梳理凈水行業品牌的時候,記者發現一件有意思的事兒,很多凈水器品牌的名稱都有那么一股“洋味”。以法蘭尼和愛瑪特這兩個品牌為例,乍一看這兩個品牌都非常像國外品牌,中國家電網記者查閱相關資料,法蘭尼在其官網中介紹其起源于法國,隸屬于法國法蘭尼水務集團,而愛瑪特則宣稱自己采用的是德國技術,是德國愛瑪瑞特環境科技集團旗下高端凈水品牌。但是在國家企業信息公示系統中法蘭尼和愛瑪特的注冊地均在深圳,其中深圳市法蘭尼凈水設備有限公司于2012年成立,深圳市愛瑪特科技有限公司于2007年成立,法蘭尼和愛瑪特的商標注冊和申請也均是在國內完成。在網絡上記者并未發現關于法國法蘭尼水務集團的相關信息,而與愛瑪特宣稱的德國愛瑪瑞特環境科技集團相似的一家港資企業德國愛瑪瑞特環境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已告解散,關于法蘭尼和愛瑪特這兩家公司是否真的是國外品牌暫時不做討論,但是目前兩家企業的生產、研發以及銷售都位于國內是不爭的事實。
法蘭尼以及愛瑪特這樣的品牌并非個例,在國內制造業還不發達的早期,國人對洋品牌有一種迷之迷戀,在一個行業野蠻生長時期,一些新入局的品牌為自己鍍一層“洋品牌”的外衣希望贏得消費者信賴,這一操作被外界稱為“假洋牌”。其背后存在的隱患是企業只顧著跑馬圈地,而疏于對產品的嚴格要求。除了“假洋牌”,貼牌生產、不正規小廠等等也是凈水行業由來已久的問題,奧維云網環境電器事業部高級研究經理徐衍廣認為“從2019年開始因凈水產品、服務等方面出現的問題開始頻現媒體,可以看出,行業當前正處于從過去粗放發展向市場精細化運營轉變的階段,外部機構及媒體的監督將督促凈水企業提高行業自律,完善自身產業線。”
低價策略是把雙刃劍
企業可考慮延伸品類
在行業下行和疫情的沖擊下,不少品牌采用低價策略出貨,尤其是在線上市場,低價凈水器的價格戰層出不窮,低價策略可以幫助企業迅速占領市場,在市場環境不佳的情況下出庫存,同時通過后期的耗材消費進一步盈利,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可以迅速提升。但是低價策略的缺點也不少,因為低價,所以盈利空間相對較低,后向收費拉長了盈利周期,企業在產品研發、服務完善方面資源收緊,長期以往,會造成行業惡性循環加劇,不利于行業發展。
大品牌采用低價策略往往都是一時的,產品出現問題還有雄厚的服務體系來支撐,而且大品牌真正發力的仍然是高端市場。但是,對于一些非一線的中小品牌來講并沒有完善的渠道及售后服務體系,如果頻繁采用低價策略,一旦產品出問題,往往會對品牌形象形成致命的打擊。在完善凈水售后方面,徐衍廣認為“對于凈水企業來講,在渠道開拓層面除了招商外,需要完善對終端市場的運營指導,培訓上門安裝人員服務專業度,增加回訪水質檢測環節等。另外,門店需要加強濾芯等耗材的運營,通過數字化手段完善用戶信息,保證服務持續及完整性。”
凈水行業如今的品牌集中度也在不斷加強,頭部企業牢牢抓住了大部分的市場,中小企業面對激烈的競爭又該如何做呢?徐衍廣提出建議“對于一些非一線品牌來講,更多的是需要綜合考慮自身內外部資源,在區域、家裝等市場深耕與突破,行有余力可以考慮借助線上市場,通過特色產品、服務或者營銷等來實現全國布局。另外,對于非一線企業來講,如凈飲機、茶吧機、商用等市場潛力也在逐步釋放,當前尚未形成全國性行業競爭,市場機會相對較大,也可以考慮潛力品類的延伸。”
頻繁爆出的產品質量問題為行業敲響了警鐘,無論是頭部企業還是中小企業只一味追求業績而忽視了產品的質量和消費者的使用體驗,最終會被市場所“反噬”,在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過硬的質量、完善的售后、精準的布局才能立足于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