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家居零售變化背后的機遇
發表于: 來自:今日家具
從市場來看,當前家居業既不是好時候,因為增速下滑、終端萎靡已經是行業共識;也是好時候,因為“不破不立”,正因為這些“裂縫”的出現,行業才能夠自我迭代和更新,新力量、新模式才有破土而出的機會。
當然這樣的“變局”主要來自于供給和需求兩側變化的同時倒逼,供給端上游地產行業的調整以及向精裝房的過渡讓家居業“措手不及”,再加上家居業積弊已久的產品過剩,此外消費端的年齡結構、消費習慣的變化,中間還夾雜了新技術尤其是電商、移動互聯網對原有商業模式的沖擊和改造。

變化一:渠道的向上延伸與向下滲透,同時伴隨流量的碎片分布
渠道連接著消費與生產,是行業變化極為敏感的部分。近幾年,家居企業在渠道方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一方面,渠道的向上延伸與向下滲透。由于上游精裝房的不斷加碼,家居企業向上從地產精裝開始加碼工程業務。與此同時,企業也在不斷鞏固、擴大經銷零售網絡,布局三四線城市,下沉市場。
另一方面,全渠道尤其是線上渠道的探索不曾停息。由于流量的碎片化分布,全渠道布局成為一種必然選擇,尤其是線上電商渠道的持續高速增長不容忽視,此次疫情的發生就是最佳的佐證。
渠道的變化必然伴隨著與消費端的相互作用,也就是“流量”的結構和分布變化。家居消費的決策既需要娛樂、視頻類內容的輔助。微信公眾號、Vlog、小紅書等短視頻平臺以及家居品牌、家裝公司的宣傳推廣也十分重要。
渠道與流量,一個為管道一個為內容,二者同步則企業獲得更多營收、更大市場份額。無論是工程、電商還是生活方式店等等,企業的每一個動作既要考慮到產業供給結構的調整,同時更要圍繞消費場景深度布局。
變化二:零售空間的靈活形式與零售主體的多樣化
渠道的改變必然帶來經營方式的調整,除了精裝配套外,零售端的調整更多顯現在零售空間的變化上,呈現出了越來越靈活、形式越來越多樣化。
從門店選址上,以往家居零售必須深度綁定家居賣場,而今天,家居店可以開在街邊、社區、百貨商場甚至寫字樓,新開樓盤內的“拎包入住樣板間”也是一種特殊的門店。
從零售空間的體驗性上,如今家居門店不僅對“顏值”有著更高的要求,店內的動線、視覺效果的打造,以及對數字營銷技術如3D設計軟件、VR等工具的應用等,也更加深入。
從銷售的產品類型上,家居門店的產品種類更加豐富,例如曲美家居北五環店從一樓到四樓包含了從生活百貨、家具軟裝、建材以及設計中心等,打造了“整裝+定制+成品+軟裝+生活”相結合的家居零售模式。
從經營主體上,以往涇渭分明的界限正在被逐漸打破,如時尚品牌Zara推出家居產品線、生活百貨品牌MUJI無印良品推出家裝服務等等,更明顯的趨勢可能是家電與家裝、家具的進一步融合。
圍繞“人、貨、場”,家居零售在選址、空間體驗、產品內容以及經營主體上都開始出現更加多元化的趨勢。在這種趨勢下,家居企業、渠道商將需要更多的借鑒家電甚至快消行業的玩法,真正從“企業本位”轉向“用戶本位”,在更加激烈的競爭中贏得消費者的心。
變化三:更全面和專業的服務,更加悅己的產品需求
如果說以往的家具經營就是單純的賣產品,那么今天這樣的經營方式已經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了。目前家居消費過程中依然有著諸多明顯的痛點。性價比依然十分重要,但選擇迷茫以及缺少搭配意見成為第二、第三大被關注的問題。
實際上,社會分工的加強、生活節奏的加快,以及人們對于更好生活品質的追求等等,都在“倒逼”企業或經銷商提高產品和服務能力,尤其是提供專業的生活方式提案能力。此外,大眾消費需求之外,我們還注意到細分需求的增長。例如,單身人口的增加帶來生活方式的轉變,家居空間和產品如何滿足這類人群相對個性化的需求?
破與立:家居企業如何抓住零售變革的浪潮?
渠道、產品、服務,幾股疊加的變化浪潮給家居零售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但也創造了更多的新機遇。站在2020年的開端,家居企業如何抓住這波浪潮?答案或許已經在前述的分析中——提升效率、提升體驗。
“變”是必然的,而且是全面的。那么在最迫切需要“解藥”的家居零售領域,從品牌企業到經銷商以及渠道賣場方面,該如何迎接挑戰?最為根本的或許還是企業“思維方式”的轉變。當過往的成功經驗無法適應新的時代變化時,企業要么像鴕鳥一樣把頭埋在沙子里自我欺瞞,要么努力迎頭趕上,在短暫的機遇期內迅速調整位置、謀劃布局,找到再次發展的第二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