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力標準成為國家標準
發表于: 來自:暖通家
由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等12家單位共同起草的《質量管理基于顧客需求引領的創新循環指南》在企業質量管理和市場消費體驗兩大維度均獲認可,成為國家標準為行業發展樹立匠心標桿!

(圖為“全國標準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官網公示信息)
該標準對促進我國產品質量由符合性向適應性、高可靠性轉型具有指導示范作用,也是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又一生動示范。
一、創新積淀 為行業質量創新提供可借鑒路徑
本次獲批成為國家標準的《質量管理 基于顧客需求引領的創新循環指南》由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標準化研究院、中國管理科學學會、中國家用電器研究院等12家單位按照GB/T1.1-2009《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的結構和編寫》中給出的規則共同起草,于2017年12月由國家標準委給予立項、2018年11月通過國家標準審查會的審查,將于2020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它結合格力電器多年的應用實踐,為中國制造業提供了一個通過質量技術創新快速夯實和提高企業質量技術基礎能力的指導方法。
格力電器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標準是格力電器質量管理應用實踐的經驗總結,是一項可幫助已建立較為完善質量管理體系的組織實施質量技術創新循環的創新管理模式。”
“質量技術創新循環”是什么?
簡稱D-CTFP循環,是由顧客需求引領、檢驗技術驅動、失效機理研究、過程系統優化四個環節組成的逆向驅動循環。

(圖為質量技術創新循環各環節及其相互關系圖)
顧客需求引領
顧客需求引領建立了解顧客需求的方法,識別、確定和分析顧客需求和期望,并有效將其轉化成內部可以理解的產品要求;
檢驗技術驅動
檢驗技術驅動則是將產品要求轉化成對產品或零部件的檢驗要求,提升檢驗技術并強化檢驗,快速識別并隔離不滿足顧客需求的產品;
失效機理研究
失效機理研究構建失效分析平臺,運用專業技術、質量工具,深入研究不滿足顧客需求產品或零部件失效原因,系統識別全流程潛在風險;
過程系統優化
過程系統優化基于失效機理快速改進,結合全流程潛在風險系統改善,通過檢驗標準、圖表、設計要求為主的技術標準和管理標準的提升,以及支撐性軟硬件的研發應用,實現質量技術創新。

(圖為構建以質量技術創新循環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相關要素關系圖)
該標準中還指出,建立以質量技術創新循環為核心的質量管理體系,宜優化目標管理、組織系統、技術系統、標準系統以及信息系統,形成一個目標引領、資源優化、全員參與、平臺優化的支撐系統,通過D-CTFP 質量創新循環的運用,不斷夯實組織質量技術基礎,并結合信息化、自動化、網絡化等工程技術進行集成應用創新,驅動研發、采購、制造、售服過程不斷創新和改進。
二、格力“完美質量”管理模式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
在格力電器二十多年的發展歷程中,企業一直以“追求完美質量,售后零缺陷”為質量目標,在質量管理道路上不斷探索。
事實上,本次獲批成為國家標準的《質量管理 顧客滿意監視和測量指南》也是“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力“完美質量”管理模式的重要精髓。
格力“完美質量”管理模式是什么?
格力“完美質量”管理模式是格力電器結合自身近二十年質量管理經驗,于2012年由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提出并逐步創立。

(“讓世界愛上中國造”格力“完美質量”管理模式系統框圖)
該模式以顧客需求及社會責任為導向,以質量技術創新循環和質量預防五步法為核心,四縱五橫,有機結合,具有極強的操作性、有效性和復制性,在企業質量管理中發揮重要作用,帶動企業的發展,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獲得過行業內外諸多專家認可與肯定。2018年10月,格力電器憑借該模式榮獲中國質量的最高成果——中國質量獎。
質量創新在董總看來:“是企業和消費者的生命,是支撐企業快速成長和承擔社會責任的推動力。一個好的企業,要時刻以消費者的需求為導向,把完美質量作為質量管理的終極目標。”
格力真抓質量管理,推動企業質量建設工作上升到國家標準,以匠心制造塑造了行業發展標桿,將進一步完善我國質量管理體系,鑄造出更具競爭力的中國制造品質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