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成熟 智慧園區逐漸呈現出新氣象
發表于: 來自:安防網
近日,IDC發布《2019中國智慧園區市場現狀與預測分析9》報告。報告指出,中國智慧園區建設正在進入快速發展期,2019年數字化投資超過1600億元,未來三年增長近20%。
如今,智慧園區作為智慧城市的“縮小版”,隨著5g、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逐漸成熟,正展示出新的氣象。

智慧園區是融合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實現園區管理信息化、信息傳遞即時化、基礎設施智能化、公共服務便捷化,以提高園區產業集聚能力、企業競爭力,以園區可持續發展為目標的先進園區發展模式和理念。其具有以下幾個新特點:
以人為本——智慧園區建設的根本將以人的需求作為出發點。以技術提升人的工作和生活品質,以個體推動社會進步,實現面向未來的數字包容,讓園區與人能夠更好地和諧統一。
高速互聯——隨著5G移動網絡建設的逐步推進,園區內的各類主體將無縫連接起來。每個節點間的數據傳輸效率正在飛速提升,共同創造了在園區內任何地方都能夠信息共享、協同聯動的環境。
產城融合——隨著園區發展的不斷迭代,借助上智慧化解決方案的園區將不再是單一功能的園區,而是向一個集產業發展、科學研究、居民生活等于一體的城市綜合功能集聚區轉變。
智慧園區在逐步地消除人們學習、工作、生活之間的邊界,讓一切更自然地有機融合。
加快智慧園區數字化轉型,建立數字基礎平臺
然而,與其他行業相比,園區市場的數字化轉型其實成熟度是比較低的,如何應用已經成熟應用的技術,比如云計算、大數據等來完善園區的運營是其中一個重要方向。建設智慧園區數字基礎平臺或許是一種解決方案。具體來說,基礎平臺主要包含:
△融合集成平臺,讓互通更加高效,支撐跨“多云”應用、數據、服務、資源等的互通。
△應用開發平臺,讓開發更加簡單。借助平臺提供的一站式云化開發工具、運行環境、運維工具等平臺基本功能,普通技術開發人員用1-2周的時間就能開發出用于園區管理的智能運營中心應用軟件。
△視頻云平臺,讓傳統攝像頭也變得智能。把人臉識別、車牌識別、智能分析等功能存放在云端,讓現有傳統300+攝像頭也能實現智能化改造。
借助智能化平臺,將實時監管能耗使用情況、智能調整設備運行狀態,提高使用效能。另外,智慧園區數字化建設還將實現智慧路燈、智慧井蓋等智慧硬件與系統的交互,體驗空氣監測、一鍵報警、一位報警、垃圾投遞感應等功能。
當前,智慧園區建設的參與方不僅僅以集成商為主,平臺服務商、新技術服務商、運營服務商都在不斷切入。尤其是以華為、阿里、騰訊為代表的平臺服務商對智慧園區市場關注度的提升,將加速此市場發展。
未來,以智慧園區踐行數字化轉型,不同企業相繼發力將繼續推動園區深化升級,將實現覆蓋企業園區運營管理的全面智慧化。
- 下一篇: 暖通空調資訊(202001)
- 上一篇: 頓漢布什制藥系統解決方案